发布于:2024-11-20
原创

世界慢阻肺日——知道你的肺功能

今年 11 月 20 日是第 23 个「世界慢阻肺日」,主题为「认识你的肺功能」。在季节交替之际,该如何守护您的呼吸道健康呢?

什么是慢阻肺?

慢阻肺是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呼吸系统症状和气流受限,与明显暴露于有毒颗粒或气体导致的气道和肺泡异常相关。 

慢阻肺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和(或)咳痰是慢阻肺最常见的症状,也可能伴有胸闷和喘息等症状。重度患者常有乏力、体重下降和食欲减退。

慢阻肺会带来哪些危害?

随着疾病的进展,慢阻肺迁延不愈,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

患者生活质量越来越差;

发生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及死亡的风险增加;

导致肺心病发作,甚至猝死;

慢阻肺患者常常共患其他慢性病,慢阻肺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增加;

经济负担加重。

哪些人容易患慢阻肺?

40 岁及以上人群;

长期吸烟及二手烟暴露者; 

有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和(或)咳痰等呼吸道症状人群、(可疑) 慢阻肺人群;

哮喘、可疑哮喘、气道高反应者;

接触粉尘及有害气体者;

先天性肺发育不良;

儿童期反复的呼吸系统感染史等;

常暴露于生物燃料及厨房油烟等室内及室外空气污染的环境中;

有慢阻肺家族史者。

如何诊断慢阻肺?

慢阻肺可结合患者的症状、危险因素、肺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诊断。其中肺功能检查是目前检测气流受限公认的客观指标,是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

慢阻肺患者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通过肺功能检查可以早发现、早治疗。湖州市正在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慢阻肺规范诊疗和健康管理能力。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已基本具备慢阻肺筛查条件,慢阻肺患者健康管理工作也在不断推进中;二级及以上医院已基本具备慢阻肺确诊和治疗能力。

如何预防慢阻肺?

1 戒烟和减少二手烟暴露

戒烟是降低慢阻肺发病率最行之有效的手段,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2 改善工作居住环境

从事相关工作的人群需要做好职业防护,减少油烟及有害烟雾粉尘的吸入,减少室内外的空气污染;同时,减少职业粉尘以及有害气体的暴露。

3 接种疫苗,预防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重要因素。在秋冬季,大家可接种肺炎疫苗、流感疫苗、新冠疫苗等预防疾病发生,降低急性呼吸道感染加重风险。

4 适度锻炼

注意生活饮食调理和适度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

2024 年 9 月 13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等部门公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服务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逐步为辖区内的已确诊慢阻肺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免费提供追踪查访、常规检查等健康服务。让我国 1 亿慢阻肺病患者肺有所依。

日前,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做好 2024 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指出,加强呼吸道疾病防治,组织开展慢阻肺病患者健康服务。慢阻肺病被正式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近亿国人「呼吸不畅」的慢阻肺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气短,呼吸越来越费力。

两位院士谈慢阻肺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卫服务慢阻肺病,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严重影响我国国民健康的公共问题之一。「我国慢阻肺病患者近 1 亿人,每年约 100 万人因该疾病死亡。慢阻肺病已成为我国第三大致死疾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介绍。然而,作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的重大慢病,慢阻肺病的社会认知却严重不足。数据显示,我国慢阻肺病的公众知晓率不足 10%,知晓自己患病的慢阻肺病患者不足 3%,从未得到明确诊断的更是接近 90%。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凸显,慢阻肺病的防治工作或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钟南山院士介绍:「由于早期慢阻肺病症状较轻甚至没有症状,常得不到足够重视。当病情发展至中重度或者极重度,直至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才想到就医干预,但此时治疗效果往往不佳。」目前,慢阻肺病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预防急性加重、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肺功能检查是及时发现早期慢阻肺病的重要方法。钟南山院士建议,「40 岁以上人群,特别是有长期吸烟史、接触生物燃料、生活环境有明显空气污染的人群,要像测血压一样,在每年的体检中加入常规的肺功能检测。」纳入公卫是「突破性进展」「将慢阻肺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切实把『健康优先』落在实处的一个具体体现。」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表示,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改变我国慢阻肺病的防控局面,是一项历史性、突破性进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我国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服务项目所需资金主要由政府承担,城乡居民可直接受益。「看到慢阻肺病被正式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作为呼吸病学领域医务工作者,我深感振奋。」钟南山院士表示,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是慢阻肺病防治的第一阵线,在慢阻肺病高危人群筛查、戒烟干预、长期随访管理、康复治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慢阻肺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卫后,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会得到增强,优质医疗资源将进一步下沉基层。例如,开展包括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慢阻肺病的筛查和诊断能力;推广肺功能检查,实现疾病的早期发现;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此外,还可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等方式,实现对患者的长期健康管理,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同时,也将促进对慢阻肺病的早期预防、发现与干预,提高疾病的知晓率和控制率。随着慢阻肺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预计将有更多患者受益于国家的保障政策。老百姓能在家门口享受更方便、高效和规范的医疗服务,不仅有助于改善健康状况,降低医疗负担,也将为推动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实现「健康中国 2030」愿景提供有力支持。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