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罗湖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陈丽芳被派往支援发热门诊。最让她不适应的是,每天要穿八个小时的防护服,裹得严严实实,不透气。「有时候看诊,护目镜起雾了,我连鼠标都找不到,字都不知道往哪里打。只有雾气汇成水珠流下来,才觉得眼前豁然开朗。」
「罗医青年先锋」人物故事
疫情期间,罗湖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陈丽芳被派往支援发热门诊。最让她不适应的是,每天要穿八个小时的防护服,裹得严严实实,不透气。「有时候看诊,护目镜起雾了,我连鼠标都找不到,字都不知道往哪里打。只有雾气汇成水珠流下来,才觉得眼前豁然开朗。」
罗湖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陈丽芳。
由于初期防护物资紧缺,而上洗手间就得浪费一套防护服,陈丽芳和同事们尽量不喝水,不上厕所,节省物资。
「每天回家,孩子都会过来拥抱我们,但是我们很担心,怕自己会把病毒传染给孩子。」陈丽芳与丈夫都是冲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为了减少后顾之忧,他们把年幼的孩子送回了老家,托付给父母照顾,两人全心全意扑在工作上。
比起身体上的不适应,与病人沟通解释更是一大考验。陈丽芳记得,门诊接诊过一个高热病人,40—50 岁的男性,肺部有病灶,炎症指标很高。医院给他通告了病重,这意味着病情可能随时发生进一步变化,危及生命。
但病人却不以为意,拒绝通知家属,拒绝请陪护,不配合治疗。陈丽芳一方面想了各种办法耐心劝导,「和他解释他不听,就跟来看望他的朋友解释,希望朋友去说服他。」最后病人查出是结核,并按照流程转移病区治疗。
另一次接诊过程中,一名患者需要拍片子,放射科医生告知他要脱衣服,他连口罩也脱下了。医生急忙上前劝阻,但患者情绪激动,指责医生没有讲清楚,不愿配合。
陈丽芳和同事马上赶到现场,向患者解释,告诉他特殊时期,就诊过程中必须佩戴口罩,并为患者额外赠送了一个口罩,终于说服患者配合治疗。「我没想到的是,走的时候这个患者还对我们说了一声谢谢。」
「我们花在和病人沟通的时间,甚至比治疗的时间还多。有的病人说说就能理解了,有的一直不能理解。这都是我们的工作,必须要接受。」她说。
对罗湖医院青年同事说一句话:「我来罗湖医院 11 年了,看着它从二甲到三甲。整个青春在这里度过,这是我的第二个家。希望大家一起加油,让我们的『家』更好。」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