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1-04
原创

晚期肺癌治疗的新曙光!一文读懂「免疫治疗」,超详细

本期关键词:肺癌、免疫治疗      

肺癌是起源于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的首位。

每年发病人数约 78.7 万,发病年龄多在 40 岁以上,60-75 岁多见。全球肿瘤报告显示,肺癌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的首位。

半数以上的肺癌患者发现时为晚期。晚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当今最火的治疗方式,被誉为癌症治疗的第三次革命。

一、免疫治疗是什么?和化疗/靶向治疗有何不同?

免疫治疗主要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依靠自身免疫机能杀灭肿瘤细胞。

目前肺癌的免疫治疗多指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其中以 PD-1/PD-L1 单抗为代表。

相对于传统化疗或靶向治疗有一个本质区别:它针对的是免疫细胞,而不是癌细胞。

正常情况下,机体的免疫系统就像「警察」,时刻在我们身体内寻找「不法分子」(病原体或癌细胞)并加以消灭。

但是,癌细胞很聪明,它会通过在细胞表面表达 PD-L1 伪装成「好人」,躲避免疫细胞的捕捉,不受控制地增殖。

PD-1/PD-L1 单抗通过阻断癌细胞表面 PD-L1 与 T 细胞表面 PD-1 结合,使癌细胞能够重新被我们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从而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二、免疫治疗的优势有哪些?

1. 疗效佳

无论是鳞癌还是腺癌,免疫治疗在晚期肺癌的一线治疗中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 PD-L1 高表达的人群中,单药免疫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案,而 PD-L1 低表达或阴性的人群中,免疫联合化疗较单纯化疗的有效率和生存率均明显提高。

下表列举近年来重要的临床研究数据:

晚期肺癌治疗的新曙光!一文读懂「免疫治疗」,超详细

2. 拖尾效应

免疫治疗具有明显的生存拖尾效应,一旦起效,其可表现为长期有效。

在 Keynote024 研究中可以看到,对 PD-1 单抗帕博利珠单抗起效的患者,5 年生存率可高达 31.9%。

3. 耐受性好

在多项临床研究数据中,与传统化疗相比,免疫治疗 3 级以上的不良反应较低,约为 7%-13%,而化疗却高达 35%-55%。

对于一般情况较差或高龄的患者,免疫治疗可较化疗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总而言之,对免疫治疗起效的患者,能够活得更长,活得更好。

三、既然免疫治疗效果这么好,「我可以用吗?」

以 PD-1 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并非人人可用,EGFR/ALK 驱动基因阳性患者疗效不佳,治疗前需要相应的生物标志物来作为指导。

1.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先行基因检测和 PD-L1 检测,如患者无 EGFR/ALK/ROS1 突变,且 PD-L1 表达>50%, 可选择单药 PD-1 单抗治疗;如 PD-L1 表达>1% 或阴性, 可选择 PD-1 单抗联合化疗。

2. 晚期小细胞肺癌

可不检测 PD-L1 表达,直接使用 PD-L1 单抗联合化疗进行一线治疗。

当然,在晚期肺癌的二线及以上治疗中,大多数情况下无需检测 PD-L1 表达,有研究表明,单药 PD-1 单抗相较化疗,不良反应更小,疗效更佳。

四、有哪些免疫治疗药物费用如何?

晚期肺癌治疗的新曙光!一文读懂「免疫治疗」,超详细

图注:NSCLC:非小细胞肺癌   SCLC:小细胞肺癌   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NMPA: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其中除西米普利单抗、伊匹单抗、tiragolumab 外,其余药物均在国内获批上市。

五、免疫治疗有什么不良反应?我该做些什么?

免疫治疗的应用,会打破免疫系统的平衡,从而引起一系列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

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可发生在任何器官,形式也非常多样,比如皮疹、瘙痒、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胃炎、结肠炎、腹泻,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肺炎、垂体功能减退等,不同的产品产生的不良反应也不同。

不过,研究显示,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以轻、中度为主,整体发生率低于化疗,耐受性良好,大部分为可逆性。早发现绝大多数的副作用是可控制的。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前检查,如心电图、肝肾功能、血糖、甲状腺功能、心肌酶谱等,了解治疗前的状态,以便动态观察,及时发现异常,及早应用糖皮质激素处理不良反应,最大程度地减轻痛苦。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戒烟。另外,有的不良反应出现时间较晚,多数不良反应出现在用药后几周到 3 个月之间,需要患者自己注意。

如出现皮疹、不明原因的胸闷、气急、腹泻、体重明显增加或减轻、视物模糊、关节僵硬、乏力等不适,及时通过微信、电话或门诊联系主管医生。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