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呼吸机的患者在治疗的同时还能享受日光浴,身着外骨骼的患者每天雷打不动的训练内容是「做游戏」,病房中的警报声刚刚响起医护人员已经开始着手处理,康复师根据患者实时传来的行为数据为其有针对性的调整康复治疗计划……

在物联网技术的加持下,上述场景在今天的永慈康复医院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沈院长介绍说,这五年来,上海永慈康复医院的发展可谓一年站上一个新的台阶。
2017 年,医院接入医保,为面向更多患者提供服务奠定了基础;
2018 年,高压氧舱成功建成,旨在加强国内外康复专科合作的医疗技术协作中心亦在同期成立;
2019 年,智慧医院建设初见成效,医院各业务系统、各科室间信息实现互联互通,数据挖掘与分析为医院科研与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2020 年,新冠疫情爆发,上海永慈康复医院对口支援武汉商职医院,收治患者 30 余名,实现了出院患者「零复发」,医务人员「零感染」的成绩。
2021 年度,打造智能康复医疗产业新标杆——康复机器人物联港;联合中山医院承办「中国智慧康复大会」;荣获中国非公医疗协会服务能力五星和社会信用三 A 等级认可;作为 RehabWe 唯一有代表性的医院受邀参会,分享了创新突破性康复案例;荣获「2020-2021 年度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先进集体。
2022 年,比利时驻上海总领事馆参赞菲利普一行来访,探讨更多更深合作;「康复机器人」成功入选国家卫健委等四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农业、建筑、医疗、矿山领域机器人应用优秀场景名单的公示》。
经过 5 年的埋头耕耘,上海永慈康复医院正在收获喜人成果,全院建设了「智慧病房、智慧诊疗、智慧脱机、智慧结算、智慧康复」等「五大智慧场景」,实现了医疗数据床边闭环和移动呈现,为医护、患者带来更加便捷的体验。此外,还组建了重症康复中心、呼吸机脱机中心、意识障碍国际合作中心和心肺康复中心等优势科室,还联合盈康一生生态力量,成立了国内首个康复机器人物联港。

沈院长特别提到了康复机器人物联港的应用和成效,他表示,康复机器人物联港是永慈康复医院「智慧化」的一大体现。在这里,可以让机器人模拟治疗师,结合游戏化虚拟场景,带动患者进行精准训练。
这些智能设备,提供符合康复医疗规划化、标准化服务水平,在保证训练质量的同时,增添趣味性,提高患者康复主动性,并且解放了治疗师,极大地提升了康复效率。同时,通过物联网+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实现设备、患者、康复治疗师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有利于治疗师制定更加精准的康复方案。
另外,在重症领域,为了规避 ICU 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及自动设备报警流程过长带来的潜在风险,永慈康复医院通过联合心电设备、呼吸机设备共创方,实现重症病房里心电监护仪和呼吸机的连接,并在院内完成跨楼层互联,让 ICU 系统能够实时监控不同病区的重症患者。当出现报警时,所有包含专家在内的相关医护人员都能通过 APP 实时了解患者情况,并在线给予处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