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教授:把工作落实到社区、呼吁社会支持的做法值得借鉴
德国肿瘤患者的术后康复工作做得比较有特色,通常在患者出院之前,德国的医生会充分评估其病情,给出专业的护理建议,然后由当地社区的护理机构遵医嘱安排上门护理。
也就是说,德国癌症患者术后康复高度依赖当地社区及家庭医生,他们承担着较大的责任。此外还有一些社会机构,比如癌症协会,会组织志愿者为癌症患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虽然就社区家庭医生这方面而言,国内尚有待进一步加强和重视,但我们也看到,在国内的一些国际化医院里,肿瘤患者的术后康复工作已经做得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完善。比如在我们嘉会国际医院,能够通过提供个体化的舒缓治疗来强化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于生理症状、心理和精神需求的综合管理,缓解恶性肿瘤本身及相应治疗所致的症状或不良反应,减轻痛苦,从而保障患者在康复期间较高水平的生活质量。
从两位专家的观点碰撞中,我们可以看到医疗的复杂性和答案的不确定性,以及不同地域医疗学者们在探索最佳答案中的一些经验。
有人说,回顾这些年的医路历程,总有一些遗憾在心中难平:或许当初在遇到上述难题时,如果做了另一种选择,如今能否更好些?
医路漫漫其修远兮,既然作为「过来人」的专家们能够帮助我们看得更清晰,从而让我们每一步的方向都更加正确,我们何不借助前人的视野来求索呢?
尽管「过来人」的答案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但相信他们的经验会有助于你寻找到自己心中想要的答案,更坚定自己内心的选择。衷心希望每一位踏上医路的新人都能坚守初心、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