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救死扶伤」是人们对医生精神的总括。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在临床一线兢兢业业,用精益求精的技术倾注爱心和汗水,为患者筑牢一堵抵挡病魔的保护墙;他们守护在人民健康的前沿阵线,以专业的技能和医者特有的仁爱、耐心,为民排忧解惑。
让我们带着一颗敬仰之心,走近这些为民解病痛的广中医专家,看一看他们如何发挥自己的光和热,诠释医者担当的。
「肿瘤治疗是个大难题,我们喜欢探索解决难题中的难题。」陆建勋是我院仙葫院区肿瘤科四区主任,曾先后在多家医院的放射科、肿瘤科和介入科工作和学习,深耕影像学、介入学和肿瘤学科多个领域,同时兼任中国中药协会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分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
从医 30 多年来,陆建勋积累了全面、丰富的肿瘤诊疗经验,接诊了无数肿瘤疑难重症患者。
22 岁的小琳(化名)来自梧州市苍梧县。2024 年 2 月,小琳左侧臀部突然长出一个小肉团,当地医生确诊为纤维肉瘤,建议往上级医院治疗。当年 5 月,她来到我院找陆建勋。此时瘤子已飞速长大,高度达到 30 多厘米,状如水桶。巨大的瘤子让她既不能坐也不能躺只能趴着,痛苦不堪。这也正是之前令医生束手无策的原因——患者的俯卧位使医生无法从股动脉做介入治疗。
陆建勋率领团队凭借丰富的影像学、介入学知识和肿瘤治疗临床经验,反复研究治疗方案。很快,他独辟蹊径,为小琳量身制定了从肘部肱动脉入路做介入治疗的方案。经动脉载药微球栓塞联合灌注化疗术,做冷热循环消融手术。消融手术是在肿瘤的根部实施,如同在肿瘤的根部横切一刀,随后在肿瘤的消融层面以下植入放射性粒子等治疗。手术后,纤维肉瘤慢慢萎缩,如今已缩小到高度 6 厘米,小琳的痛苦大大减轻,已可以半侧着身子躺下。
多年来,陆建勋带领团队勇于创新,率先推出体腔热灌注化疗联合介入治疗腹膜癌、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恶性肿瘤导致的消化道梗阻等多项肿瘤诊疗新技术,获得国内业界认可,为患者带来新希望。
3 年多前,梧州的杨先生在当地医院被确诊为肝癌,经过多次肝癌介入治疗及靶向、免疫治疗有不错的效果。2023 年 8 月,杨先生出现大量腹水及腹膜转移,吃不下睡不好,在当地医院治疗未有明显好转。当年 12 月,当地医院相关科室主任到南宁参加肿瘤学术会议时,听了陆建勋作的「血管介入治疗腹膜转移」专题报告后,建议杨先生向陆建勋求医。
陆建勋为杨先生做了 1 次「介入+腹腔热灌注」治疗,并对靶向及免疫治疗进行调整后,杨先生腹水明显减少。后续再做两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杨先生至今未再出现明显腹水,疼痛消失,恢复正常生活。
陆建勋善于培养和指导年轻医师成长,如今,他带领团队打造的肿瘤科四区已发展成为医院实力强劲、技术完备的一颗新星。
古有「孔子五十学易」。西医出身的陆建勋在这一年多的临床工作中为传统中医所折服,在半百之年报名参加为期两年的「西学中」(即西医学习中医)学习。「中西医联合治疗,能更好地解决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抗肿瘤药物的毒副反应。」陆建勋说,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是对病人生命负责。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