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5-04-07
原创

林显艺:守边疆「显」担当,「艺」心一意为消化患者撑起健康保护伞!

「我在这里的每一天都很充实!」谈起援疆的感受,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援疆专家林显艺这样说。

中等个头,戴一副近视眼镜,白大褂的衣襟常因走得太快而被扬起……2024 年 5 月林显艺来到喀地一院开展援疆工作。认识林显艺的人也都知道他是科里的大忙人,三个院区轮流跑,但即便「忙碌」是他的代名词,但他对待每一名患者又总是那么用心、细心和关心。

林显艺:守边疆「显」担当,「艺」心一意为消化患者撑起健康保护伞!

为科室又培养了 4 位熟练掌握内镜技术的医生和 4 位熟练掌握静脉曲张出血套扎术的医生,建立肝硬化患者随访制度、梳理完整肝硬化出血救治流程……一年来,林显艺始终把「来新疆是为什么,在新疆要干什么,离开新疆能留下什么?」放在心上,竭尽所能发挥自己所长,与喀地一院消化内科共同成长。

百岁老人三进三出手术室

用耐心温情成功取石

当双脚第一次站在喀什这片热土,林显艺是激动的。「我从来没有来过新疆,在飞机上往下看,第一感觉是辽阔。」顾不得欣赏喀什 5 月的美景,林显艺迅速投身繁忙的工作。

林显艺:守边疆「显」担当,「艺」心一意为消化患者撑起健康保护伞!
▲图丨 6 月 4 日入疆第一台 ERCP 手术,明确胆道梗阻的诊断

与其他专家不同,林显艺所在的消化内科分布在 3 个院区,一共有 60 个床位,3 个内镜中心,但只有 15 位医生,「与广东后方医院相比,科室人员有点紧张。」虽然面临着各种困难,林显艺与消化内科团队依旧有信心,先从常见病多发病做起,在短时间梳理好肝硬化出血和胆石症胆道感染的救治流程。

来院不到半年,林显艺就和同事们遇上一名胆道结石梗阻合并感染性休克百岁老人的取石任务,「107 岁,打破了我做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手术最大年龄的病人纪录。」

看着瘦弱的阿老太,百岁高龄、肺部有炎症、心脏瓣膜病……林显艺和消化内科主任木也赛尔·麦麦提依明立刻组织全科医生,并邀请心血管、呼吸科、麻醉科、肝胆外科等相关科室专家讨论患者病情并评估手术风险。

虽然手术难度很高,但经过反复论证,大家一致认为阿老太的情况可以耐受手术。搞定技术难题,又迎来阿老太的「心理关」。

进手术室后,原本同意手术的阿老太改主意了。「我不做了!」突然哭泣的老人让在场的医护人员犯了难,林显艺和木也赛尔·麦麦提依明立即决定先把老人推出手术室,安抚她紧张的情绪,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整整一上午,阿老太三进三出手术室,直到第 4 次才鼓起勇气决定手术。

麻醉时,林显艺一直抓着老人的手,「奶奶,不怕,手术做完,我们亚克西!」

手术很快,仅用时半小时,林显艺顺利为老人取石成功,并成功引流堵塞的胆管。很快阿老太腹痛缓解,并于一周后康复出院。

这次超高龄手术的顺利实施,给林显艺和消化内科团队打了一针「强心剂」。「这标志着我们在超高龄胆道疾病治疗上,有了新突破,离我的预期目标也近了一步。」林显艺说,在拉着老人手的那一刻,他对「来疆为什么?」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带着「三问」

在喀什开出医疗「传帮带」之花

「作为援疆医生,来新疆是为什么,在新疆要干什么,离开新疆能留下什么?」这是林显艺与所有来自广东的援疆医生共同面对的课题。

在理解了来疆为什么之后,林显艺又「闷头」投入到「在新疆要干什么?离开新疆能留下什么?」的工作中。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科室人员紧张,但是工作内容一项也少不了,「提升了当地的技术,优化好流程,患者就不用再来回奔波看病。而我们的援疆专家,每个人在这里做一点点,很多年之后,也会有不一样的成效。」林显艺和消化内科团队有决心和信心一起面对「难日子」。

林显艺:守边疆「显」担当,「艺」心一意为消化患者撑起健康保护伞!
▲图丨指导本地医师胃镜操作

内镜医生缺,怎么办?带出来!在协调好科室排班和计划后,林显艺开始带教内镜技术,肠镜、胃镜、注意事项……一个又一个小细节,他和同事们硬是「扣」了小半年,快速为科室又培养出 4 位熟练掌握内镜技术的医生。

林显艺:守边疆「显」担当,「艺」心一意为消化患者撑起健康保护伞!
▲图丨师带徒仪式

三四级手术医生缺,怎么办?继续带!在刚来医院时,消化内科相对较多的静脉曲张出血套扎术,仅有 2 位医生能够开展,「需要做静脉曲张出血套扎术的患者很多,这无疑给两位医生带来不小的压力。」半年,在克服种种困难后,林显艺再次为科室带出 4 位优秀熟练掌握静脉曲张出血套扎术的医生。

在日常工作中,细心的林显艺发现,对于肝硬化出血患者的诊治流程有些欠缺,「一般来说,肝硬化出血的患者病情危重,需要多学科合作,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内镜团队要尽快介入,行胃镜下的止血治疗,按国内外指南,这个时间最好在 12 小时之内,但咱们还是有些欠缺。」为了弥补「时间差」,林显艺和木也赛尔·麦麦提依明参照后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消化内科的抢救流程,并结合喀什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肝硬化出血流程,通过和急诊科、放射科、重症监护室等相关科室的密切配合,使喀地一院肝硬化出血的患者得到了及时的救治。

授之以渔才最珍贵!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林显艺对「离开新疆能留下什么?」的思考。

林显艺:守边疆「显」担当,「艺」心一意为消化患者撑起健康保护伞!
▲图丨急诊内镜团队在 ICU 床边急诊套扎止血

肝硬化的患者,定期复查和随访很重要,因为一次止血套扎治疗并不能处理完所有的血管,还可能再出血,对肝硬化患者开展随访工作,督促患者定期回来复查和套扎治疗,能够大大减少再次出血的风险。林显艺发现当地的不少患者以为扎一次就结束了,自此就不再返院复诊。「这样其实很危险,未处理的血管,每一次出血,都会给肝功能造成严重的打击。」因为之前随访制度的欠缺,林显艺和消化内科团队决定从 0 做起,「一定要把随访这个好习惯给大家建立下来,留下来,形成一种习惯。」

2025 年 2 月,40 多例肝硬化患者随访档案正式建立,科室医生对自己每一位随访的患者都格外上心,看着逐步规范化的制度在大家的努力下有了雏形,林显艺非常开心。「下一步,我们要建立好胆石症患者的随访制度。」

林显艺:守边疆「显」担当,「艺」心一意为消化患者撑起健康保护伞!
▲图丨教学查房示范

在消化内科,有一个雷打不动的规定:每个月必须要开展一次业务学习。学习范围包括诊疗规范学习、特殊病例探讨等。虽然科室人员紧张,但大家学习的热情都很高涨,通过学习,无论在临床思维、诊疗技术水平和经验总结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2024 年 9 月,林显艺的「娘家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消化内科团队来到喀地一院,从医教研护等方面开展了一次「一对一」的交流,「但一次的交流肯定不够,但有了交流就有了开始!」林显艺已经在筹备喀地一院建立专家工作室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消化内科的喀什分中心的工作,「留下这样一个平台,两地就可以在消化领域开出更多友谊之花。」

林显艺:守边疆「显」担当,「艺」心一意为消化患者撑起健康保护伞!
▲图丨义诊

距离援疆任务结束不足百天,林显艺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还有太多的事情想要做。」看着刚刚来到喀什,自己带来的崭新笔记本,已经密密麻麻写满,林显艺对「来新疆是为什么,在新疆要干什么,离开新疆能留下什么?」这三问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

与自己的签名一样「不破楼兰终不还」,短短一年的时间,林显艺一步一步完成了来时的愿望,将来时笔记本上的计划变成了一个个现实。而提及远方的家人,林显艺却说:「后方和家人给了我最坚实的力量。」对于两个年幼的孩子,林显艺更希望自己的援疆经历,能为孩子做好榜样!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