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血透患者来说,每一次透析是其生命的延续。
但在临时管控区,血透患者的生命线如何守护?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透中心的医护人员,在精准防控的基础上,用责任、担当,用无畏、奉献为血透患者架起可贵的生命通道。与此同时,医院克服一切困难,为其他无法血透的患者进行血透,为栖霞封控区域血透患者及时治疗承担「兜底」责任。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始终坚持总书记提出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指示,用行动践行「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一次又一次逆行出征筑牢抗疫防线,切实保障群众就医需求,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三年来,二附院共派出 22 批次医疗队,超 6000 人次参与包括核酸采集在内的各项抗疫工作。
闻令而动!10 名医护进驻管控区
因疫情防控的需要,10 月 28 日零时起,栖霞区部分区域实施临时管控。二附院迈皋桥院区位于临时管控的区域内,有部分规律血透的患者;与此同时,在萨家湾院区透析的一些患者,因家住栖霞管控区也受到影响。
对血透患者来说,规律透析至关重要,否则可能威胁生命。这种情况亟需应急处理,确保每位患者及时治疗,避免因无法透析造成心衰、高血钾、严重代谢紊乱等并发症。
如何保障管控区内的患者透析治疗不受影响?在南医大二附院疫情防控专班会议上,院领导明确指示,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尽全力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肾脏病中心杨俊伟主任要求全科上下齐心协力支援血透,血透中心工作人员闻令而动,积极响应,两名医生和八名护士逆行进驻管控区。
精准防控,切入战「疫」特别模式
南医大二附院有 1000 多位规律血透的患者,血透患者抵抗力弱,一旦发生感染,后果将不堪设想。面对新冠疫情,如何优化血透中心就诊流程,尽最大的努力降低病毒感染风险,同时确保患者的就医需求不受影响,是二附院血透中心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为了确保安全管理,二附院制定了住院患者血液透析、门诊患者血液透析、封控患者应急血液透析、阳性患者紧急透析以及危重患者透析治疗等不同的治疗路径。
与此同时,二附院肾脏内科提前为各类危重症肾脏疾病拟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肾脏内科重症监护室 (KICU) 预留床位、血透中心在发热门诊 7x24 小时全天候待命,随时为危重症患者提供床旁透析治疗。
栖霞部分区域临时管制后,二附院血透中心立即切入封控战「疫」特别模式——启动「透析中心闭环运行不停透」的应急机制。叶红主任及许方方护士长、迈区血透负责人王颖老师和仲华主任、庄冰医生第一时间梳理了 1000 多位患者的信息,「核对信息,做好心理疏导,指导封控后的透析流程以及注意事项,如何控制水分摄入、如何限制钾摄入,一个个问题地叮嘱患者加强自我管理,不厌其烦,唯恐有所疏漏,一切都是为了让血透患者安心。」
通宵达旦!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为保障患者治疗,同时减少医务人员流动,10 月 28 日起,二附院迈皋桥院区血透室的医护人员吃住在医院,时刻坚守岗位。
封控开始后的两日,因为交通等问题,病人都是陆陆续续前来,医护人员必须长时间工作。穿上闷热的防护服,衣服湿透、双手皮肤肿胀发白、面部压痕严重,就这样,王颖和小伙伴们连续熬了两个通宵,待所有透析机器、水处理系统、房间过道消毒清洗后,才陆续离开。她们说「血透病人就像我们的家人,每周都要来三次和我们相处,只有他们透好了,我们才安心,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家住栖霞区某小区的陈老先生,是一位透析 15 年的患者,因突发疫情,身体的不适也影响到老人的精神状态。得知情况后,二附院血透中心责任护师王红梅通过微信视频极力安抚,同时联系有关部门为他开通绿色通道,通过近半小时的劝慰和耐心的疏导,老人的情绪慢慢平复下来。而在和老人通话期间,血透中心叶红主任和仲华主任也成功联系了转运车,将其送到血透室,此时,大家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全力以赴,为栖霞血透患者治疗兜底
尽管已经满负荷运转,28 日晚上 22:00,在接到栖霞区有关部门「一些外院患者无法及时透析」的求助电话后,二附院血透中心主任叶红没有丝毫犹豫,连夜安排为患者治疗,「生命面前,我们必须全力以赴!」
刘先生原在南京某医院透析,封控后定点医院无法接收他透析,联系到二附院血透中心时体重涨了 5 公斤,出现心功能不全,血压 220/110,透析中一度出现低血糖,透析后,患者转危为安,临走时,刘先生深深鞠躬,以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感谢。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