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温州市苍南县中医院的全国基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内,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肖健正悉心传授中医理论知识,五名跟师学员全神贯注地聆听,手中的笔在本子上飞快记录。
这一幕,正是苍南县中医院中医师承培养体系的生动实践——通过「师带徒」模式,将优质中医资源深植基层,让「望、闻、问、切」的古老智慧跨越城乡,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的「中医力量」。
苍南县中医院精心组建了「院名中医导师库」,汇聚多个重点专科的知名中医,轮转科室涵盖针灸推拿科、骨伤科、儿科等临床领域。首期 24 名学员来自宜山、钱库等乡镇,他们将在名中医师的精心指导下,接受为期 1 年的「理论+跟诊+实操」全方位培训。
从观摩导师的诊疗过程,到独立完成辨证处方,学员们需经过「辨证准确」、「方剂合理」、「疗效显著」三重严格考核,方能顺利出师。「县管乡用,旨在让中医的根脉扎得更深、更广。」医院院长助理肖健介绍道,「我们要培养的不仅是会开药的医生,更是精通临床辨证实践的中医人才。」
在针灸推拿科的诊室里,彭来恩老师正手持银针,为一位腰痛患者施治,只见他技术娴熟,手腕轻抖银针瞬间刺入穴位,患者紧皱的眉头有所舒展,向彭来恩表达认可。彭来恩常对学员们说:「针灸蕴含深厚的医学智慧。我们要因时制宜注重四诊合参,遵循经脉原理,巧用穴位替代药物,发挥针灸的独特优势。」
学员林国荣仔细观察着彭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对「轻、快、准」的飞针技法赞叹不已。他表示:「跟师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医的整体观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我不仅掌握了针灸的技术精髓,更领悟到了中医的哲学内核。」
中药房里,肖健老师手持柴胡,向学员们讲解其药用价值和配伍禁忌,他表示:「我要求所有的学员亲尝每一味药,生活中体会每一个证候,让学员感受到理论和实际的差距,把知识融于实际才是真正掌握。」同时,他还强调:「疾病有地域性,如苍南为南方湿热之地,用药上配合温州本地的草药,会有更好的效果。」
这种「因地制宜」的用药思路,正是苍南县中医院深耕地域特色的体现。医院梳理出中医适宜技术的传承主线,让学员们在跟师学习中掌握「简、廉、效」的苍南中医特色疗法。
学员郑建远边记录边感慨:「直到今天,我才真正明白,古方新用的秘诀在于读懂土地与人的关系。一方水土养一方药,将道地药材融入经典方剂,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中医的疗效,这也让我对中医有了更深的理解。」
此外,苍南县中医院引进中医智能云系统,区域中医数字智能云诊疗系统以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重构中医模式,为患者提供就诊、开方、配送等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学员们可以随时学习名家处方、名家医案,对患者的处方进行数据分析,不断提升自己的诊疗水平。
从县医院的跟诊到乡镇卫生院的治疗,从名医手中的金针到学员包里的艾条,这场「师带徒」的接力正在重新定义基层医疗的可能性。
当被问及为何坚持回乡时,学员们的回答朴素而坚定:「中医的根在民间,我们要让这根扎得更深。」、「一包草药几块钱,一根银针治大病,这才是老百姓需要的医疗。」、「我们要让更多乡亲信中医、用中医、受益于中医。」
随着「十四五」中医药振兴发展蓝图的推进,苍南县的「师带徒」工程正书写着新时代的「师徒佳话」。一根银针,连起城乡医疗资源;一缕药香,浸润基层百姓生活。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