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西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38年3月,坐落于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中枢镇九华路中段,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现拥有建筑面积达8342平方米的八层1号住院(内科)楼、2号住院(外科)楼13466平方米、门诊医技大楼15985平方米、感染性疾病科住院楼(3号楼)1658平方米、肿瘤科住院楼(4号楼)1448平方米,历经76年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为泸西县及周边区域医疗、急救、预防保健、科研教学的医院,重症医学科、急诊科评为云南省县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承担了全县和周边四地五县部分群众的医疗任务,业务收入近2亿元。2013年8月,云南省卫生厅正式授予泸西县人民医院为云南省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固定资产总值达到2亿多元,编制床位数300张,统计床位450张。2013年实际开放病床851张, 22个临床科室, 在职职工636人, 卫技人员541人, 副高以上职称人员27人,中职122人,初职384人。每年承担昆明医科大学、红河卫生职业学院等院校100余名学生和十余名进修生的教学培训任务。2013年日均住院病人758余人,日均门诊人次460~700人。 临床科室包括:心血管呼吸肾病内科、消化血液内科、感染性疾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内科、儿科[普儿病区、儿科新生儿病区]、急诊科、中医科、皮肤科、康复医学科、重症医学科、临床心理专业(心理门诊)、中医预防保健门诊、肿瘤科、普外烧伤科、骨外科、泌尿胸部外科、神经外科、麻醉科手术室、妇产科、眼耳喉鼻科、口腔科等。 医辅科室包括:放射科、CT和MRI室、超声科、检验科、输血科、病理科、药剂科(药库、门诊西药房、门诊中药房、住院中心药房)、胃肠镜室、心电图室、脑电图室、肌电图室、消毒供应室、病案管理科、医学装备科、计算机网络管理科等。 泸西县人民医院医疗设备先进,医疗技术水平领先,配备了64排螺旋CT和大C臂、核磁共振、日本岛津CT、直接数据化平板探测器X线摄影(DDR)、C臂和500mA数字式X光机、高压氧仓等现代化医疗设备,能为广大伤病员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我院在颅脑损伤、多发性复合伤、人工关节置换、妇产、脊柱、肝胆、泌尿外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塞、新生儿疾病、重症肌无力、脑出血(微创治疗)、癫痫病的救治、介入诊疗达红河州领先水平。近年来,医院坚持科技兴院,建立了电子信息系统办公暨管理系统[His、Lis、PACS等],重视内涵建设,综合实力明显加强,医疗质量、服务水平迈上了新台阶,全院职工充分发扬救死扶伤的精神,“以病人为中心”做好服务。
泸西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38年3月,坐落于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中枢镇九华路中段,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现拥有建筑面积达8342平方米的八层1号住院(内科)楼、2号住院(外科)楼13466平方米、门诊医技大楼15985平方米、感染性疾病科住院楼(3号楼)1658平方米、肿瘤科住院楼(4号楼)1448平方米,历经76年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为泸西县及周边区域医疗、急救、预防保健、科研教学的医院,重症医学科、急诊科评为云南省县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承担了全县和周边四地五县部分群众的医疗任务,业务收入近2亿元。2013年8月,云南省卫生厅正式授予泸西县人民医院为云南省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固定资产总值达到2亿多元,编制床位数300张,统计床位450张。2013年实际开放病床851张, 22个临床科室, 在职职工636人, 卫技人员541人, 副高以上职称人员27人,中职122人,初职384人。每年承担昆明医科大学、红河卫生职业学院等院校100余名学生和十余名进修生的教学培训任务。2013年日均住院病人758余人,日均门诊人次460~700人。 临床科室包括:心血管呼吸肾病内科、消化血液内科、感染性疾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内科、儿科[普儿病区、儿科新生儿病区]、急诊科、中医科、皮肤科、康复医学科、重症医学科、临床心理专业(心理门诊)、中医预防保健门诊、肿瘤科、普外烧伤科、骨外科、泌尿胸部外科、神经外科、麻醉科手术室、妇产科、眼耳喉鼻科、口腔科等。 医辅科室包括:放射科、CT和MRI室、超声科、检验科、输血科、病理科、药剂科(药库、门诊西药房、门诊中药房、住院中心药房)、胃肠镜室、心电图室、脑电图室、肌电图室、消毒供应室、病案管理科、医学装备科、计算机网络管理科等。 泸西县人民医院医疗设备先进,医疗技术水平领先,配备了64排螺旋CT和大C臂、核磁共振、日本岛津CT、直接数据化平板探测器X线摄影(DDR)、C臂和500mA数字式X光机、高压氧仓等现代化医疗设备,能为广大伤病员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我院在颅脑损伤、多发性复合伤、人工关节置换、妇产、脊柱、肝胆、泌尿外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塞、新生儿疾病、重症肌无力、脑出血(微创治疗)、癫痫病的救治、介入诊疗达红河州领先水平。近年来,医院坚持科技兴院,建立了电子信息系统办公暨管理系统[His、Lis、PACS等],重视内涵建设,综合实力明显加强,医疗质量、服务水平迈上了新台阶,全院职工充分发扬救死扶伤的精神,“以病人为中心”做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