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脑血管病目前已跃升为国民死亡原因之首,其中脑梗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
随着人口老龄化逐渐加重,脑梗发病率也节节攀升。尽管溶栓治疗对早期脑梗患者的益处毋庸置疑,但对于高龄脑梗患者来说,溶栓治疗却存在很高的风险。
近日,横店文荣医院神经内科挑战溶栓「雷区」为一位突发脑梗的 87 岁高龄老人成功实施溶栓治疗,目前她恢复良好,已经能下床走路了。
突发脑梗,命悬一线
那天晚上,横店文荣医院神经内科病房里静悄悄的,正当所有人躺在各自的病床上休息时,因头晕入院的陈奶奶(化名)的床头铃却被按响。
原来,当护士像往常一样为老人测量血压时,发现她的右手完全使不上劲,嘴巴舌头都歪向一边,说出的话也像小孩子牙牙学语一般模糊不清。
当晚的值班医生高明霞收到护士报告的消息后,冲到老人病床边,综合评估后,高度考虑是脑血管意外。一刻不敢耽误,陈奶奶立刻被送到放射科急查头颅 CT,排除脑出血后,初步诊断是脑梗。
「此时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静脉溶栓。」医生在结果出来的第一时间电话联系家属解释病情,脑梗死一旦发生,脑组织就开始不可逆转地凋亡,要马上开通血管,否则患者将可能永远失去治疗的机会,导致瘫痪甚至死亡。
抢救陷入两难
然而此时一个艰难的抉择却摆在了医生与家属面前。
如果立刻溶栓,脑功能有机会得到最好的恢复,但高龄患者溶栓风险巨大,容易出现颅内出血危及生命,更别提陈奶奶还有心脏早搏、高血压、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等多种基础疾病,进一步加大了风险发生的概率。
如果不溶栓,即使能保住性命,但偏瘫、失语等后遗症是避不可免的,以后或许只能在床上度过,而长期卧床容易发生褥疮、尿路感染、肺栓塞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不说,还是会对生命产生威胁。
「至少溶栓还有康复的机会,我们想搏一搏。」家属商量后,做出了决定。
取得同意后,高明霞果断为老人注入溶栓药物。幸运的是,在医生护士的密切监护下,陈奶奶没有发生颅内出血,甚至在治疗当天,右手肌力就有了明显好转。
为帮助老人更好地进行康复锻炼,医生又联系了针灸康复科联合治疗。一周后,陈奶奶已经能自行下床走路了。
快速识别脑梗信号
「幸好发生在院内,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救治,如果高龄老人在院外发生脑梗,治疗不及时,那康复效果就不一定有这么好。」谈及陈奶奶的病情,神经内科主任郑志君提醒说,如果自己在家或者外面发生脑梗,一定要在发病 4.5 小时之内到医院进行救治,越早发现,越早诊治,治疗和康复效果也就越好。
若突然出现以下症状,高度怀疑是脑梗:
① 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
② 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③ 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④ 双眼向一侧凝视;
⑤ 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⑥ 眩晕伴呕吐;
⑦ 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⑧ 意识障碍或抽搐。
如出现这些症状,请尽快将患者送至附近有条件(能在 24 小时内行头颅 CT 检查并具备溶栓条件)的医院。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