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4-13
原创

家长自省!这些常见误区你纠正了吗?

儿童身高促进,你了解的有多少?

孩子健康茁壮成长,是每个家庭的期盼。但孩子的身体变化却是悄无声息的。一旦出现特殊情况,就会让家长措手不及。

近日,我院儿童保健科儿童身高促进门诊接诊了许多的孩子,但 部分儿童身高发展却不是特别理想,家长听完也十分沮丧。为此,儿保科的陈秀花主任特别嘱咐:「如果可以的话,应该把儿童身高促进的知识分享给更多的家长,让他们意识到儿童身高的重要性。」

孩子身高的决定因素是什么?遗传还是后天环境?孩子进入青春期就会自己长高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用实例来了解一下家长在儿童身高促进过程中的误区。

01 遗传因素非唯一

「爸爸身高 183 cm,妈妈身高 170 cm,女儿未来身高一定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这是一位带着女儿前来检测身高的妈妈的心声。

据陈秀花主任介绍,这位女孩子就诊时十二岁半,身高 152 cm,身材偏胖,已经 月经来潮数月。考虑到孩子开始来月经,应该是要开始发育长高了,于是带着女儿来看看未来还能长多高。经过骨龄检测,陈主任发现这位女孩的 骨龄已经闭合,性征发育也已成熟,因此身高发展的潜力并不大,也无法再进行干预。

家长自省!这些常见误区你纠正了吗?

支开孩子后,陈秀花主任向家长解释了来龙去脉,家长也略显失望。「我们一直以为父母长得高,孩子也不会矮,现在有点接受不了。」这位妈妈说。

对于儿童身高的发展,陈秀花主任表示:「许多家长的观念需要及时更新。因为儿童身高除了先天因素外,也 离不开后天的环境影响。实际上骨龄和年龄是不一定相匹配的,孩子骨龄有可能提前闭合,也就长不高了。」

02 个体差异要牢记

同样让陈秀花主任觉得十分遗憾的还有一位 十五岁半,已经上高一的男孩。

根据测量结果显示,这位男孩的身高是 158.5 cm,相比同龄人低了两个标准,属于矮小症的范畴,而骨龄也提前了 1.2 岁,此时再进行干预已经过晚。但实际上,这位孩子的父亲身高为 178 cm,母亲身高为 148 cm,遗传身高是有 170 cm 的。陈主任介绍:「这个男生还有哥哥妹妹,因为哥哥妹妹身高都很理想,所以家长也没有特别在意。」

在得知这位男孩有点内向以后,陈秀花主任借故让他在外等候,与家长沟通检查结果,并询问是否由医生告知孩子的身高事实。家长犹豫再三,最后决定让陈秀花主任告诉孩子,消解其疑虑。

「身高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方面,现在你还可以通过调节生活规律、多运动、保证睡眠来尽最后努力。其次,人重要的是内在的修养和能力的提升,只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好大学,未来同样有发展前途。」陈主任这样劝解他。

「个人的习惯会带来个体差异化,所以兄弟姐妹之间身高不同也是很正常的,有的人需要干预,而有的人不需要,这可以在发育之前进行检测、预测出来。」

看着家长们带着失望而归,陈秀花主任也觉得很遗憾。「我们不愿意过多地苛责父母,但确实因为家长的认知局限导致错失了改善孩子身高的最佳时机,我觉得家长们应该重视起儿童身高促进这件事。」

事实上,孩子的身高除了遗传因素外,后天影响也很重要。因此父母应该多关注儿童成长发育,如果发现孩子有生长发育的问题,请别再大意,也别过于担心害怕,建议早点规范就诊,早发现、早治疗,不让孩子留下遗憾。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