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2-28
原创

上海闸新中西医结合医院:一场面对移植排异的「突围战」

年仅 30 岁的张女士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后,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未曾想,4 个月后她突然开始腹泻,考虑到可能是因饮食油腻所致,她便调整了饮食结构。然而,清淡饮食 1 周也未能让腹泻好转。虚脱的张女士再次前往医院就诊,看似普通的腹泻被确诊为移植后肠道排异反应,必须立即接受治疗。

经综合评估,医院推荐张女士前往高博医学(血液病)上海研究中心上海闸新医院接受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肠道重度排异的临床治愈率仅 10%~20%,这场「突围战」该如何打?

突袭:移植后 3 个月是排异高峰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许多血液恶性疾病的有效方法,而排异(即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并发症和重要致死原因。

「接受干细胞移植后的 3 个月是一道坎,3 个月内易发生急性排异,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皮肤排异、肝脏排异和肠道排异,其中,严重肠道排异的危险系数最高,发生率约为 10%。

闸新医院血液科李肃主治医师介绍,「移植后的 3~12 个月内,移植病人发生排异的风险降低,免疫抑制剂可逐步减量,但在减量的过程中,排异有被诱发的可能,而张女士发病时正处于免疫抑制剂的减量过程中,同时又可能吃了油腻、不清洁的食物,多种因素诱发了肠道排异。」

交战:免疫抑制剂用量是关键点

张女士的治疗分为 3 个阶段,分别是抗肠道排异、恢复肠道功能和恢复造血细胞功能,这一治疗过程很具代表性。

「肠道排异是由于干细胞供、受体间存在免疫遗传学差异,植入的免疫活性细胞在肠道发起『攻击』。

所以,在我们拿起免疫抑制剂这个有力武器来抑制免疫活性细胞的攻击后,患者肠道分泌物慢慢恢复到 500~600 毫升/天的正常水平。第二阶段的治疗重点在于促进肠道功能修复,帮助患者恢复进食。第三阶段则是针对贫血和白细胞低的现象进行治疗。

因前期治疗过程中输注过多红细胞,造成铁过载,通过静脉祛铁减少骨髓中沉积过多的铁,改良造血『土壤』,使骨髓造血机能恢复正常。」李肃介绍,「通过治疗,张女士的造血功能恢复、血象改善,不仅能自主吃饭,也没有任何感染并发症,现已康复出院。」

在治疗过程中,免疫抑制剂的用量是关键因素。「在初期,大剂量使用免疫抑制剂虽可控制排异,但同时会引发免疫力低下,继发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可以说,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就如同在悬崖上的跷跷板上找平衡点。」 高博医学(血液病)上海研究中心医疗总监朱骏坦言,「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剂量往往没有标准答案,全凭移植医生独特的感觉和经验来拿捏,可以说,这就是医学的平衡之术了。」

防守:双管齐下规避排异风险

移植预处理方案能够从一定程度上预防移植排异的发生,不过,目前学术界对排异最佳预防方案仍有争议,每家移植中心所使用的方案不尽相同,又各具特点。

朱骏介绍:「目前看来,常规预防排异药物能控制住绝大多数的排异反应。而且,针对半相合移植与全相合移植在供、受体匹配程度不同,移植预处理方案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因此,相较于全相合移植,半相合移植病人的严重排异发病率也未见显著增加。」

移植后的管理也非常重要,小小一点疏忽就可能酿成威胁生命的大祸。「干净、清淡是移植病人的饮食准则,所有食物均应烧熟煮透,水果需去皮后食用,不能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同时,要做好防晒,避免皮肤损伤。」李肃强调,「移植病人应长期遵医嘱随访,与医生保持紧密、良好的沟通。

一般来说,移植后 3 个月内每周随访 1 次;3~6 个月,两周随访 1 次;6~12 个月,每月随访 1 次。此后,随访周期将逐渐拉长。我院的每名血液科医护人员身后都『拴』着许许多多的移植病人,为做好移植后管理,我们建了很多医患沟通群,就是为了及时了解并解答移植病人的各种问题。」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