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检验技术的提高,白血病的诊断及预后较前有很明显的改善。作为临床医生,深知白血病初诊时做全面检查的重要性:因为全面检查不仅仅可以协助白血病的精准诊断,还可以为判断预后、疗效的评估及寻找特殊的靶向药等等提供重要依据,所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白血病患者的治疗选择及治疗疗效。
近几年,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高博博仁医院采用了肿瘤转录组测序分析(RNA seq)检测技术,发现了很多罕见的肿瘤融合基因形式,为临床医生在临床诊疗工作中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信息,有力指导了对肿瘤患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和获益。
下面就分享一例,RNA seq 检测提供重要预后因素的病例。
患者,女,36 岁。
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髓变(CML-BP)。
主诉: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1 年 9 月,急髓变 1 月余。
既往史:「慢性盆腔炎」病史,经治疗后好转;2020 年 1 月左右经外院检查提示肺部感染,考虑肺结核可能,给予三联抗结核治疗至 5 月 27 日(期间因利福平对白细胞及血小板影响较大,停用);自述期间感染控制欠佳,经调整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好转,具体不详。
婚育史:未婚未育。
家族史:父亲既往结核病史,自述已治愈;母亲健康;无兄弟姐妹。家族中无肿瘤及类似病史。
2018 年 08 月 27 日以「触痛性皮疹」起病,查血常规:白细胞 180.97×109/L,血小板 859×109/L,查骨髓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融合基因:BCR-ABL 1 P210 阳性;染色体核型:46,XX,t(9;22)(q34;q11)[20])。
给予羟基脲片降白细胞,后先后给予伊马替尼、达沙替尼靶向治疗,融合基因定量持续未转阴。
2020 年 03 月 30 日查骨髓形态学及流式细胞术均提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髓变,同时骨髓染色体核型:46,XX,t(9;22)(q34;q11),t(11;22)(q23;q11)[10];45 种常见白血病融合基因及相关基因检测:BCR-ABL1 P210 阳性。继续靶向药治疗。
患者入博仁医院前诊治经过总结如下:
CML-CP: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BP: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IMT:伊马替尼;Das:达沙替尼;Po:普纳替尼。
WBC 1.49×109/L,NEU 0.21×109/L,HGB 103 g/L,Plt 30×109/L。
1、细胞形态学
2、流式细胞术
3、染色体及 FISH
4、基因学
1)RNA seq
2)血液肿瘤基因突变
患者入博仁医院后治疗:给予高三尖杉联合阿糖胞苷、普纳替尼联合维奈克拉治疗,本病未达缓解,后行亲缘半相合造血干细胞挽救性移植,本病达完全缓解。
根据患者急变后多次复查骨髓染色体均提示:除发生 9 号和 22 号染色体易位外,尚发生 11 号和 22 号染色体的易位,外院曾行常规融合基因筛查除检测到 BCR-ABL1 融合基因外未检测到其他融合基因;入博仁医院后通过 FISH 检测证实 MLL 基因断裂易位,RNA seq 检测检出了该患者白血病细胞上除存在 BCR-ABL1 融合基因外尚涉及到不常见的 MLL 基因的融合形式:KMT2A::SEPTIN5,(即 MLL-SEPT5)。
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通过常规融合基因检测方式仅能查到 BCR-ABL1 融合基因,而未发现其他融合的存在;KMT2A 基因重排为预后不良因素,这也从另外一方面也证实了该患者为什么临床整体治疗效果不佳。
综上,传统的基于 PCR 方法的融合基因筛查仅能发现常见的融合基因,而 RNA seq 检测可以克服传统方法在融合基因检测方面的范围局限性,能够发现更多的融合基因等分子异常,为患者更全面、精准的的诊断、预后、治疗选择包括靶向药治疗等提供依据,是血液病患者精准诊疗的强有力检测手段之一。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