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0-10-30
原创

支修益教授:关注「5 气」,远离肺癌

2020 年 10 月 23—25 日,杭州西子湖畔,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外科分会、浙江省抗癌协会主办,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癌医学教育委员会和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协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2020 年 10 月 23—25 日,杭州西子湖畔,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外科分会、浙江省抗癌协会主办,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癌医学教育委员会和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协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第九届国际胸部肿瘤西子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癌医学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主席支修益教授围绕肺癌的三级预防新进展、新方向的话题,向丁香园分享了他个人的观点、看法。

支修益教授:关注「5 气」,远离肺癌
支修益教授

 

肺癌治疗:进展层出不穷,普及程度可喜

在支修益教授的印象中,这些年来,西子论坛始终坚持结合当年的胸部肿瘤诊疗最新技术、最新成果、最新药物、最新理念策划论坛的焦点主题,为大家胸外科同道打造了一个互相学习、交流的信息平台,在业内传递学科发展和诊疗技术的最新资讯。

支修益教授指出,自 2012 年至今,9 年走过来,西子论坛已经成为一个被业内人士广泛认可的品牌论坛。这些年来,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在包括西子论坛、海西论坛、华西论坛等在内的许多胸外科学会、协会和联盟平台助力下,在国内胸外科领域学科带头人和同道们共同努力下,中国普胸外科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首先,我国胸外科领域的微创外科技术、胸腔镜外科手术技术迅猛发展,由以前的北上广及省会城市,逐渐普及到地市级、县域级医院胸外科。这种变化离不开西子论坛等学科交流与合作平台的助力,其成果恰恰契合了国家倡导的分级诊疗的需求,产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以胸腔镜微创外科手术为例,由于更多基层医院的胸外科医生掌握了这种新技术,更多的基层病人会选择在当地医院用相对较少的花费治病。对于许多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肺癌患者,避免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对于对于北上广和各省会级医院胸外科医生,减轻了工作负荷。

其次,在肺癌内科治疗方面,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逐渐得以普及,并编入到《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中,且很多地区已经将新一代的靶向药物纳入了医保报销范畴,更多老百姓因此受益。此外,近年来新上市的免疫治疗药物也在肺癌治疗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术前新辅助免疫治疗、术后辅助靶向治疗、术后辅助免疫治疗等各种新方案也有望进一步延长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

 

肺癌早筛:从 X 线到 CT 再到液体活检

在肺癌早筛方面,支修益教授承认,过去几十年我们曾走过一些弯路。「过去几十年来,我们应用胸片 X-ray 在肺癌早诊筛查项目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然而确没有明显降低肺癌的死亡率」,回顾历史,支修益教授指出,「后来借鉴了国外同道,特别是美国和欧洲的胸部低剂量螺旋 CT 进行肺癌筛查的经验,开始在北京、上海等地区对肺癌高危人群采用胸部低剂量螺旋 CT 进行肺癌筛查,结果在早期发现早期肺癌和降低肺癌死亡率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

在支修益教授看来,在肺癌早期筛查工作中,胸部 X 线与胸部 CT 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胸部 X 线筛查只能做到「早期发现肺癌」,而胸部 CT 能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肺癌」,从 6 个字上升到 8 个字,意义重大。

而随着肺癌筛查工作的推动,以及胸部 CT 在各个科室的应用普及,更多的肺内小结节被筛查出来。尤其是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数以百万计的肺部小结节被 CT 揪出。由此带来了新的问题:这些肺结节会是早期肺癌吗?需要临床干预和外科治疗吗?对此,支修益教授认为,初次做胸部 CT 检查发现的肺部小结节,绝大多数都是良性的,就像我们头上的白发、眼角的皱纹,没必要因此恐慌。

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在快速准确鉴别肺部结节性质方面,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更多的大数据,我们不得不面对肺癌假阳性越来越多的现实,眼看着越来越多的肺部小结节和微结节的患者因此而承受不必要的检查费用、穿刺创伤、外科手术和心理负担。

影像学特征毕竟是影像学特征,破局还得依赖新技术。据支修益教授介绍,目前临床上已经在用的「7 种肺癌血清自身抗体检测」是一种液体活检新技术,能够帮助医生有效识别肺结节的性质,从而大幅提升肺癌筛查的精准度。采用包括有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和生物学特征的肺结节多维度管理模式和开展临床多中心研究是目前我们的重要任务

 

肺癌防范:关注「5 气」,远离肺癌

支修益教授指出,在肺癌的三级预防措施中,持续强化与「治未病」同概念的一级预防是大势所趋。然而,目前为止,这方面的工作还有所欠缺,希望借助 11 月国际肺癌关注月,让全社会共同关注肺癌,这个被「气」出来的病。

在肺癌防范建议上,支修益教授提出了重点关注「5 气」的观点,具体如下:

1、室外大气:可吸入颗粒物 PM2.5 是一类致癌物,长时间暴露于雾霾天气,患肺癌的几率将会增加。因此,呼吁整个社会关注大气污染的治理,作为个人应尽量减少雾霾天气外出,必须外出应戴好口罩,并减少在外停留时间。

2、烟草烟气:烟草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明确的一类致癌物,对肺癌发生的影响是不争的事实。中国有 3.16 亿烟民,有 7.4 亿人遭受着二手烟的暴露。因此,希望在推动国家层面控烟立法,帮助烟民成功戒烟方面能开展更多切实有效的工作。

3、厨房油烟气:中国式烹调的煎、炸、爆炒、室内烧烤,以及重复使用食用油都是不利于健康,可能诱发肺癌的重要原因。建议保持厨房的通风,改变不健康烹调方式,烹调过程中始终使用抽油烟机等措施加强防范,确保厨房空气质量。

4、装修装饰材料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建筑材料、装修装饰材料中存在大量的污染气体,比如氡、甲醛和苯等等。这些气体在室内积聚后会对呼吸系统造成很大危害,也与肺癌相关。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绿色装修,在装修后要通风晾置一段时间后检测合格后入住(入住前最好进行室内有害气体检测)。

5、长时间爱生闷气:包括肺癌在内的多种癌症的发生都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情绪方面的影响也称心理污染,爱生闷气的这种性格被认为是「癌症性格」。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愉快的心情对于维持正常的免疫防御机制,提高防御疾病的免疫功能非常重要。

基于以上「5 气」的总结,支修益教授又进一步简化为「3 霾」,即:室外的雾霾、室内的烟霾、内心的阴霾。我们看到,无论是「5 气」,还是「3 霾」,支修益教授进行这种总结的最主要目的,都是为了便于更广大的老百姓理解和记忆肺癌防范知识

最后,谈到对下一届西子论坛的期望,支修益教授传递了两个想法:首先,受新冠疫情影响,本届西子论坛采用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形式非常好,能够把会议中的最新资讯通过云端传播到更远的地区,传递给我们更多的胸外科同道们;希望以后即便疫情完全结束了,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会议模式也能够一直传承下去。另外一点,他还希望今后的西子论坛能够更加聚焦主题,甚至一次论坛就针对一个问题、达成一个专家共识、制定出一个指南规范展开深入的交流、讨论、解析。西子论坛越来越聚焦,可以持续强化自身的品牌影响力。

西子论坛是否能如支修益教授所期望的那样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有价值?让我们明年再聚西子湖畔,拭目以待。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