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5 日,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 Dante Neculai 教授团队和郭江涛课题组的两项最新科研成果在国际顶尖杂志《科学》(Science)上同时刊登,浙大科学家在...
遗传性肠炎诊断获新标志、癫痫抑郁治疗发现新思路
10 月 25 日,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 Dante Neculai 教授团队和郭江涛课题组的两项最新科研成果在国际顶尖杂志《科学》(Science)上同时刊登,浙大科学家在国际顶级刊物研究发表取得新突破!
被《科学》杂志采用的论文之一,是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 Dante Neculai 教授团队研究的最新进展——NLR 家族的两个重要受体蛋白 NOD1 和 NOD2 能够在棕榈酰转移酶 ZDHHC5 的作用下发生棕榈酰化修饰,从而介导细菌性炎症信号通路的发生。
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 2015 级博士生陆喦、2017 级博士生郑裕萍,加拿大 Princess Margaret 癌症研究所研究中心博士后Étienne Coyaud,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讲师张超为共同第一作者。
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 Dante Neculai 教授、孙启明教授、加拿大 Princess Margaret 癌症研究所研究中心 Brain Raught 教授、多伦多 St Michael 医院 Gregory D. Fairn 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据悉,胞质中的 NOD 蛋白家族中的 NOD1 和 NOD2 是炎症性肠病(IBD)的先天性免疫的重要识别受体,作为抗细菌免疫的「哨兵」,病原物的入侵后,它立即报告,引来其他细胞一起「救火」。
「当激活炎症通路后,巨噬细胞就会释放炎症因子,炎症因子能够招募血液中更多的白细胞,去粘附在损伤和入侵部位,进而或修复这个部位,或吃掉病菌。」Dante Necula 说,原来一直知道「哨兵」定位特殊这个现象,但是不知道是谁让『哨兵』守护在那里的具体分子机理。
他们最终发现,棕榈酰化转移酶(ZDHHC5)这个「司令」,把棕榈酰脂肪酸这个「锚」,安放给 NOD1 和 NOD2 蛋白这两个「哨兵」。这样,它们就可以老老实实呆在城墙内侧抵御外敌(病原细菌)入侵。
「在全球范围内,肠炎每年会造成成千上万人的死亡。」孙启明表示,目前的发现可以在临床上为遗传性肠炎提供诊断的新标志。未来还有望通过设计治疗方案,开发潜在化合物让蛋白的功能恢复,从而缓解或者治愈炎症性肠病。
匿名评审专家表示,该论文显示出作者们的研究工作非常严谨,多条线索阐明了文章主旨。这项研究发现具有很高的创新性,将会病原性免疫反应的领域引起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浙江大学医学院郭江涛课题组的另一项研究同样刊发在《科学》杂志。
据了解,人体细胞内的钾、钠、氯等离子稳态是受到严格调控的,离子稳态一旦失衡,就会导致高血压、抑郁、癫痫等一系列疾病。而在细胞膜上,有一类被称为阳离子-氯离子共转运蛋白的蛋白质,可以带着离子进入和离开细胞,从而有效调控细胞内的离子稳态。不过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精确的结构信息,人们对这类蛋白的工作机理还不甚了解。
郭江涛课题组解析了这类蛋白质中的一个成员——人源钾-氯共转运蛋白 KCC1 的 2.9 埃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钾离子和氯离子的结合位点,提出一个钾-氯共转运机理的模型,这将为相关的疾病治疗和药物设计提供新的视角。浙江大学医学院刘斯博士、冷冻电镜中心常圣海博士和物理系硕士生韩斌铭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图:卢绍庆 摄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