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6-09-19
原创

说说医疗圈造假的那些事儿

9 月 18 日,知乎上出现「爆料:国家转基因检测中心造假」帖,引发广泛关注。发帖人魏某亮贴出自己在该机构的相关证书来担保内容的真实性。他控诉国家转基因检测中...

9 月 18 日,知乎上出现「爆料:国家转基因检测中心造假」帖,引发广泛关注。

说说医疗圈造假的那些事儿

发帖人魏某亮贴出自己在该机构的相关证书来担保内容的真实性。他控诉国家转基因检测中心对以下几个内容造假:

  • 实验室大规模「赶作业式」的档案造假;

  • 制作虚假劳动合同,检测人员找人冒名顶替;

  • 任用与检车员要求资质不符合的研究生进行检测;

  • 对外推脱检测委托,私底下开出虚假报告;

事件的真实性暂未确认,不宜过早下结论;但科研造假话题在各行各业时有发生。

从医疗学术圈望去,历年曝光的造假事件中,数据、图片、同行评议等方面都存在「操作的空间」,为何?

去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研究员谭理在《论文造假,究竟发生在哪些环节?》一文中,梳理了文章「从生到死」的环节,剖析内容值得再次回味:

论文容易造假的环节

在「提出假说」、「验证假说」、「撰写论文」、「评审过程」的四个环节中,「验证假说」中容易出现篡改实验数据,以期减少劳动量来获得有利于其论文观点的造假行为。而这也在论文撰写过程得到延续:在研究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低级的造假,最常见的是直接修改实验结果。

当文章完成之后,提交送审,同行评议造假也是被诟病最多的,因为一篇文章通常要经历:初审、同行评审、修回和复审等多个环节,而虚假评审账户——真人假邮箱的事情此前也发生过。去年,丁香园还报道了 JRAAS 期刊发现 21 篇有同行评议造假嫌疑的文章,坐实 8 篇之后撤稿的事情。

同行评议造假带来的变化之一是,现在部分外国期刊,如 DNA and Cell Biology ,就表示不再接受作者推荐的非机构邮箱的评审人名单。

有人将学界造假归因于现行的职业晋升机制,要文章、要基金课题,有网友表示:「临床工作都应付不完,还需要绞尽脑汁做课题,怎么可能?」


头条君说

值得欣慰的是,基层医生职称晋升已经开始松动,对让医生回归临床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中央也出台顶层文件背书执行力。只是改变造假之风,除了论文造假,一纸文件是鞭长莫及的,改变「举国科研体」的导向或许才能有所缓解。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