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中医医院建于1981年,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一所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三级甲等”医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技术指导医院、云南中医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医院开放床位800张,设有19个教研室,拥有一批梯次配备合理、整体素质过硬的人才群体,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实行“四院一体”(团结路总院、团结路分院、南顺城分院、望海门诊)管理模式,是昭通市医疗、保健、预防、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 医院现有职工在职职工573人,正高职21人,副高职62人,中职93人,硕士研究生10人,离退休101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03人。获国务院津贴1人,省级特殊津贴1人。为充分继承和发扬中医特色,使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和特色治疗方法得以弘扬光大、后继有人,我院与云南省昆明市中医医院签订“管氏针灸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二级工作站”,医院现有全国名老中医夏惠明教授和管遵惠教授名医工作室2个,市级名医工作室2个,推动我院实施“名医、名科、名院”战略以及专科专病建设和中医学术的整体发展,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全面提升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 医院学科建设形成了以国家级重点专科为龙头,以省级重点专科专病为支柱,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配套齐全、特色突出、配合协调的发展体系。医院积极采取“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人有专长”的建设模式,形成了以国家级重点专科为龙头,以省级重点专科专病为支柱,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配套齐全、特色突出、配合协调的发展体系。医院现有2个国家级重点专科在建科室(眼科、推拿科)、3个省级重点专科专病(针灸科、糖尿病、痔瘘专病),开设有急诊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针灸科、推拿科等35个临床科室,检验科、功能检查科、放射科、药剂科等9个医技科室,另外设有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医务科、组织人事科等15个行政科室,我院的眼科、口腔科、针推科、骨伤科、核医学科、老年病专科和痔瘘专病影响不断扩大,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 医院注重临床科学研究,2006年—2007年获市级科技成果奖9项,2008年—2009年获市级科技成果奖4项,2010年—2011年获市级科技成果奖7项,2012年—2013年获市级科技成果奖11项。 高新设备与基础设备、诊断设备与治疗设备的基本配套,为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条件。医院已全面实现数字化建设:开通HIS、PACS、LIS、OA、合理用药、体检系统、电子病历等系统。拥有钴60 放射治疗机、1.5T核磁共振、16排螺旋CT、DR数字化摄影系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血液体液分析仪、全自动尿液分析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等价值1亿元的大型医疗设备多项,有中医诊疗设备12类39种。 医院赢得了广大同行的认可和社会及病人的信赖,先后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中医医院总务后勤管理先进单位”、“全国质量服务信誉AAA级医院”;云南省委、省政府“优秀基层党组织”、“发展中医药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云南省卫生厅“卫生系统先进集体”;云南省委“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昭通市“青年文明号”、“市级文明单位”、“先进平安医院”、“先进工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科普先进集体等”、“档案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作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我院坚持中西医并重,推行“中医走精典,西医走前沿,管理现代化”发展方向,把中医药与西医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药卫生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坚持继承与创新,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利用现代科技知识,丰富和发展中医药;坚持统筹兼顾,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发展。不断完善中医药管理体系,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采取有力措施扶持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 医院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十八大精神为统领,秉承“进德修业,大医精诚”的院训,奉行“传承古今、救死扶伤、服务民众、奉献社会”的办院宗旨,采取“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人有专长”的建设模式,继承中医药文化理念,彰显传统特色。全院干部职工励精图治,奋勇开拓,拼搏进取,努力改善医疗设备,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努力改善医疗环境,以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良好的医德医风服务于群众;努力实现管理规范、技术精良、医患和谐,服务一流的云南省知名中医医院建设目标,推动医院跨越发展。
昭通市中医医院建于1981年,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一所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三级甲等”医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技术指导医院、云南中医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医院开放床位800张,设有19个教研室,拥有一批梯次配备合理、整体素质过硬的人才群体,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实行“四院一体”(团结路总院、团结路分院、南顺城分院、望海门诊)管理模式,是昭通市医疗、保健、预防、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 医院现有职工在职职工573人,正高职21人,副高职62人,中职93人,硕士研究生10人,离退休101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03人。获国务院津贴1人,省级特殊津贴1人。为充分继承和发扬中医特色,使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和特色治疗方法得以弘扬光大、后继有人,我院与云南省昆明市中医医院签订“管氏针灸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二级工作站”,医院现有全国名老中医夏惠明教授和管遵惠教授名医工作室2个,市级名医工作室2个,推动我院实施“名医、名科、名院”战略以及专科专病建设和中医学术的整体发展,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全面提升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 医院学科建设形成了以国家级重点专科为龙头,以省级重点专科专病为支柱,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配套齐全、特色突出、配合协调的发展体系。医院积极采取“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人有专长”的建设模式,形成了以国家级重点专科为龙头,以省级重点专科专病为支柱,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配套齐全、特色突出、配合协调的发展体系。医院现有2个国家级重点专科在建科室(眼科、推拿科)、3个省级重点专科专病(针灸科、糖尿病、痔瘘专病),开设有急诊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针灸科、推拿科等35个临床科室,检验科、功能检查科、放射科、药剂科等9个医技科室,另外设有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医务科、组织人事科等15个行政科室,我院的眼科、口腔科、针推科、骨伤科、核医学科、老年病专科和痔瘘专病影响不断扩大,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 医院注重临床科学研究,2006年—2007年获市级科技成果奖9项,2008年—2009年获市级科技成果奖4项,2010年—2011年获市级科技成果奖7项,2012年—2013年获市级科技成果奖11项。 高新设备与基础设备、诊断设备与治疗设备的基本配套,为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条件。医院已全面实现数字化建设:开通HIS、PACS、LIS、OA、合理用药、体检系统、电子病历等系统。拥有钴60 放射治疗机、1.5T核磁共振、16排螺旋CT、DR数字化摄影系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血液体液分析仪、全自动尿液分析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等价值1亿元的大型医疗设备多项,有中医诊疗设备12类39种。 医院赢得了广大同行的认可和社会及病人的信赖,先后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中医医院总务后勤管理先进单位”、“全国质量服务信誉AAA级医院”;云南省委、省政府“优秀基层党组织”、“发展中医药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云南省卫生厅“卫生系统先进集体”;云南省委“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昭通市“青年文明号”、“市级文明单位”、“先进平安医院”、“先进工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科普先进集体等”、“档案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作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我院坚持中西医并重,推行“中医走精典,西医走前沿,管理现代化”发展方向,把中医药与西医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药卫生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坚持继承与创新,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利用现代科技知识,丰富和发展中医药;坚持统筹兼顾,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发展。不断完善中医药管理体系,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采取有力措施扶持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 医院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十八大精神为统领,秉承“进德修业,大医精诚”的院训,奉行“传承古今、救死扶伤、服务民众、奉献社会”的办院宗旨,采取“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人有专长”的建设模式,继承中医药文化理念,彰显传统特色。全院干部职工励精图治,奋勇开拓,拼搏进取,努力改善医疗设备,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努力改善医疗环境,以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良好的医德医风服务于群众;努力实现管理规范、技术精良、医患和谐,服务一流的云南省知名中医医院建设目标,推动医院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