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7-26
原创

春天总会如期而至——陈巧

台州市肿瘤医院工作已经十多年了,从意气风发的青涩学生到现在将要步入中年大军;从步履轻盈的小护士到现在步伐稍显沉重的主管护师,我用十几年的时间专注一份普通又神圣的职业。

岁岁年年,四季更迭。我看到医学越来越有深度,也看到医院越来越有温度。在内科病房这个小社会中,我看到生命的顽强,也看到生命的脆弱。世间人暖,无情病痛,我能感受到患者面对疾病时的无助与绝望,也能感受到他们恢复健康时的喜悦与真诚。他们的情绪释放,也让我们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尝遍了其中的酸甜苦辣。但不管黑夜如何漫长,明天的太阳依然会如约升起,就算冬天如何寒冷无比,温暖的春天总会如期而至!

春天总会如期而至——陈巧

多年前的一个下午,科室来了一位从别的医院转入的「大面积脑梗」患者。知情的医生说患者病情很重,已经在 ICU 住了半个月,现在直接转入到我们这边来,家属有放弃的意思,又不忍心直接带回家,所以就近住到我们内科。

患者女儿说,她母亲是个开朗的人,平时爱打麻将,跳广场舞。虽说一直有高血压,也都吃着药,平时监测血压也不高,真的接受不了突然就这样子了。患者在 ICU 的半个月里,面对流水般的费用,面对毫无起色的病情,他们的希望也在一点点地流失。

患者转院时已是昏睡状态,戴着氧气面罩、留着深静脉、插着胃管、尿管。她到病房后,我们给她接上了心电监护,做了病情评估。除了还算平稳的生命体征证明她还活着外,她无法给外界任何回应。她就那么安静地躺着,似乎睡着了。丈夫和女儿站在床前,神情悲伤,却也不知所措。

「只要有一点希望,我们就会拼尽全力,更何况现在情况还没那么糟……。」主管医生对家属耐心地讲着病情,总结一句话,病情虽然很重,但还没到放弃的时候,我们会积极治疗,也希望家属们能配合。家属似乎从主管医生的话里听出了一些希望。

有时候,能给家属带来希望的往往只是医护人员的一句话。面对患者或者家属,我们真的要好好地说话。一句有温度的话,可以让医学也变得有温度。

有晚我值班,看到患者的女儿在对患者说话,我以为患者有意识了。过去一看,原来只是女儿在自言自语。她对我说:「护士,我从手机上看来的,给我妈说说以前的事,也许能慢慢地会醒过来呢。」

「对啊,我听过一个故事,说是儿子给植物人母亲每天弹钢琴,最后用琴声唤醒了母亲,况且你妈还不是植物人,对吧?」

「嗯!我现在每天跟我妈说说话,虽然只是我一个人在说,但我觉得我妈能听见,并且说完我心情也好多了。」

她就这样,每天过来和母亲说话,都是那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仿佛母亲能回应一样,不厌其烦地说着。有一次,同病房的患者对我说:「她这个女儿算没白生,天天过来跟她说话,妈妈、妈妈叫个不停,我都想不明白,怎么有这么多话可以说。」我笑着说:「说不定什么时候她就被女儿叫醒了呢。」

有一次患者女儿开心地过来跟我说:「陈护士、陈护士,我妈有反应了,刚才我和她说话的时候,她动了动眼皮,肯定想睁开眼睛,肯定是听到我说话了。」

「真的吗?那太好了,我告诉医生去。」

身边的同事有些怀疑:「你说,她是不是太想她妈醒过来才……」同事的话没有说完。因为我们不是亲人而多了一份理性,但我宁愿相信患者女儿看到的是真的,这世界充满着无奈、同时也充满着希望。

医生过去看后,似乎没有苏醒的迹象,但是女儿坚信她看到的。有了这次小小的回应,她信心倍增,每天三次,准时过来和母亲说话。可能是老天看到了她的孝心,也可能她母亲听到了她的呼唤,患者在某一天真的睁开了眼睛,她醒过来了。这给了我们所有人极大的惊喜和信心,医生也制订了更积极、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家属很配合,该检查的检查、该化验的化验,药物治疗、肢体功能锻炼,还有话痨女儿的情感治疗。 

慢慢地,患者逐渐摆脱了胃管、尿管、床边监护。脸上的表情也丰富起来,吃的东西也开始多了,甚至可以开口说话了。家人个个把喜悦写在脸上。对患者来说,是劫后余生;对家人来说,是整个家庭的往后余生;而对我们医护人员来说,医学一直在呵护希望的种子,让它慢慢发芽,也许在无数次不放弃之后可以长成参天的希望之树。

有一次她女儿笑着对我说:「陈护士你不知道,当时我爸都劝我放弃了。我就想着我妈能挺过来,你看,我赢了。」

「你很了不起,绝对是大功臣。」这是我发自内心的认为。没有她,结局也许会不一样。

春天总会如期而至——陈巧
科室护理人员合影,摄于 2017 年

这是我记录的一个临床小故事,亲历人是患者和医者。我们都曾面对疾病的来势汹汹无能为力,惟有在绝望中给予一丝光芒。因为生命的本质是向上生长,只要家属不言放弃,医者永远不放弃。

当黑夜如潮水退去,阳光的温暖足以抚慰暗夜里的冰冷;当寒冷的冬天过去,春天总会和着花香带来满满的希望。有人这样说:「如果即将荒芜的生命,能重拾启程的勇气,也许这就是医护一直做下去的意义。」我想,让生命在疾病的荆棘中也能不断向上生长、勇敢顽强,让一个个小家都整整齐齐,这大概是我作为护士一直做下去的意义。

作者简介

陈巧,内一科护士、主管护师,2003 年进入医院,一直在内一科工作。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