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血管通路技术不断发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对于一些血管通路条件较差的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不能满足当前血管通路的需要,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技术应运而生。
近日,肾内科与介入血管外科合作,成功实施合肥京东方医院首例人工血管造瘘术,为患者打通了一条新的生命通路,这标志着我院在血管通路技术上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2021 年 11 月 30 日,肾内科病房收治了一位女性患者,该患者 47 岁,身高 1.55m,体重 95 kg,体型肥胖。患者此前曾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但是因基础血压降低导致内瘘杂音消失,超声检查发现有血栓形成,自体动静脉内瘘面临「失效」。患者及家属来到我院肾内科就诊,希望能够解决血管通路问题。
针对该患者的情况,我院迅速联合肾内科、介入血管外科专家开展 MDT 多学科联合讨论,对患者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并制定手术方案。
患者臂围比较粗,一般的血压带包不住,平时量血压都是绑在脚踝量。如此厚的上臂脂肪将血管层层包裹在内,血管搏动难以摸到,日常透析时护士扎针非常困难,而人工血管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深浅位置,对于这位患者来说更加合适。
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后,赵正源副院长与黄乐刚主任联手为该患者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切开一刀是脂肪,再切一刀还是脂肪。」有经验的医生都知道,遇到肥胖患者,套路化、范式化的手术节奏和步骤都可能被打乱,手术时间很可能延长,为此麻醉医师采用臂丛麻醉取代常规的局麻,为长时间手术操作保障麻醉效果。
术中,隐藏在层层脂肪下的血管非常难找,赵副院长及黄主任细心分离、切除皮下脂肪,分离出头静脉及肱动脉。用隧道器打通隧道,引出人工血管呈 U 行分布。分别将头静脉及肱动脉切一纵行切口约 5-6 mm,并将人工血管分别与头静脉及肱动脉端侧连续性吻合。吻合完毕,松开血管夹即可触及震颤,吻合口无明显渗血,手术成功。
血液透析通路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目前临床上常见的透析通路包括自体动静脉内瘘、人工血管内瘘和中心静脉导管。
一个可靠的血管通路,直接影响着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但由于高龄、动脉硬化、反复穿刺静脉损伤、糖尿病血管病变等导致患者的血管不能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或多次内瘘手术后闭塞,人工血管内瘘是比较好的选择。
合肥京东方医院肾内科将持续为血透患者提供透析通路建立、维护和并发症的处理等全方位服务(包括自体动静脉内瘘、动静脉内瘘狭窄球囊扩张术、长期透析导管置入术等技术),为血透患者血管通路带来安全与保障,保障透析患者「生命线」的畅通。本次新技术-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成功开展,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提供了血管通路的新选择,为血管条件不好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带来了新希望,我们将不懈努力,让更多新技术造福更多患者!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