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在儿科门诊,还是在月子中心,总是会遇到这样的「小花猫」。脸蛋稀稀疏疏地冒着皮疹,有的像痘痘,有的成片红斑,有的可见分泌物溢出。湿疹?痱子?还是痤疮?需要治疗吗?一文教你辨别与护理技巧新生儿常见皮疹
不论在儿科门诊,还是在月子中心,总是会遇到这样的「小花猫」。脸蛋稀稀疏疏地冒着皮疹,有的像痘痘,有的成片红斑,有的可见分泌物溢出。
湿疹?痱子?还是痤疮?
需要治疗吗?
一文教你辨别与护理技巧
新生儿常见皮疹疾病,给宝宝护理带来很大困扰。兒科专家马娟副主任医师,教你如何鉴别、诊断和治疗,需要的妈妈赶快收藏。
婴儿湿疹
奶藓
婴儿湿疹(infantile eczema)俗称奶癣,是发生在婴儿头面部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湿疹,其角质层屏障功能受损。部分学者认为婴儿湿疹是特应性皮炎在婴儿期的表现。
分布:
婴儿期主要位于面颊部、额部和头皮,逐渐发展至躯干和四肢伸侧,儿童期主要分布于面部、躯干和四肢伸侧,并逐渐转至屈侧,如肘窝、腘窝等部位。
特点:
起病大多在生后 1-3 月,6 个月以后逐渐减轻,1 岁半以后大多数患儿逐渐自愈。
瘙痒和干皮症,几乎是特应性皮炎的共同临床特征,如抓痕、炎性皮损(红斑、丘疹、水疱、渗出和脱屑)、苔藓样变,是最主要的皮疹类型。
治疗及护理:
食物:需要详细询问病史、过敏原检测,饮食回避和激发试验来回避过敏原。
皮肤清洁是非常必要的,家长们注意轻度清洗,避免过度摩擦刺激。
润肤/保湿极其重要,建议保湿剂每天多次使用(1~4 次/天),沐浴后是应用保湿剂的最佳时间,但不应仅局限于沐浴后,强调常常涂多多涂,保持皮肤湿润。
必要时选择中、弱效的糖皮质激素局部治疗(一定遵医嘱执行,切勿自行使用)。
严重湿疹患儿需面诊医生,目前治疗包括中医疗法以及免疫疗法等。
新生儿痤疮
其实不是真正的痤疮
新生儿痤疮(neonatal acne)临床很常见,约见于 20% 的婴儿,无家族史。为了与真正的痤疮(婴儿痤疮)进行区别、防止混淆,目前国际上常将「新生儿痤疮」称之为「新生儿头部脓疱病(neonatal cephalic pustulosis)」,下表标明了新生儿痤疮与婴儿痤疮的主要区别。
特征 |
新生儿痤疮 |
婴儿痤疮 |
是否为真正痤疮? |
否 |
是 |
患病率 |
20% 左右 |
少见 |
平均初发年龄 |
3 周 |
3~4 月 |
有无粉刺样皮损? |
无 |
有 |
是否遗留瘢痕? |
否 |
可能 |
有无青春期痤疮风险? |
无关 |
可能有 |
主要治疗 |
清洁为主 |
常需要药物治疗 |
自愈时间 |
4 个月内 |
1 岁内 |
特点:
男婴常见,大多出生后 2~3 周发病,临床表现为炎症性丘疹和脓疱,无粉刺样皮损。皮损常累及面部,以面颊部为主,时有见于头皮,偶见于胸前、后背。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头部脓疱病有时与红痱外观很相似。
治疗及护理:
每日清洁,保持面部清洁、干燥。
避免外用油类和乳液(有别于湿疹治疗)。
通常无需其他额外的治疗,为自限性疾病,4~5 个月自行消退,消退后不遗留瘢痕。
如果皮疹严重或有迫切治疗需求时,请找兒科或皮肤科专业医师面诊后,遵医嘱进行治疗。
粟粒疹
俗称痱子
粟粒疹(miliaria)俗称痱子,是新生儿和婴儿的常见表现,尤其是气候炎热时,角质层水平的角蛋白阻塞汗腺导管,汗液不易蒸发,出现汗液潴留或外渗至周围组织,形成丘疹、水疱或脓疱。
特点:
粟粒疹主要与恒温箱、敷料包裹、衣物包裹和发热有关。皮疹常见于面部、头皮和皱褶部位。粟粒疹有多种临床表现。
表现 1
晶状粟粒疹(晶状痱)薄壁水疱,类似露珠,无炎症。
表现 2
红色粟粒疹(红痱)是汗液渗入真皮引起局部炎性反应,产生成群红色丘疹和脓疱。
表现 3
脓疱性粟粒疹(脓痱)也是由局部炎症所致,皮损为红色基底上的无菌性脓疱,类似于红色粟粒疹,注意鉴别于脓疱疮。
表现 4
深痱,不太常见,通常发生于红痱反复发作后,常见于成人。
残留汗液从汗腺渗入皮肤,形成鸡皮疙瘩样的皮疹,直径 1~4 mm,呈红色或肉色,质地坚实,但不以毛囊为中心分布。
治疗及护理:
粟粒疹无需特殊治疗,降低环境温度、减少出汗后皮损会迅速消失。具体来说,还有下列几点防治要点:
避免穿得过多。
夏天穿宽松、柔软、轻便的棉质衣物,冬天孩子和成人穿得一样暖和即可。
避免穿紧身衣物,以免刺激皮肤。
天气热的时候,尽量待在阴凉、有空调、风扇或空气流通的地方。
保持睡眠环境凉爽、通风良好。
冷敷或凉水浴可能有帮助。
避免出汗过多。
参考文献:
[1] Michael Samycia;Joseph M. Lam Infantile acne [j] CMAJ: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2016
[2] 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 (2020 版)[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20(02):81-82-83-84-85-86-87-88.
[3] 杨小琴. 常见儿童皮肤病护理及居家护理常识 [A].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2018 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C].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2018:1.
[4]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benign-skin-and-scalp-lesions-in-the-newborn-and-infant
本文作者:马娟
兒科(新生兒科)
副主任医师 / 医学硕士
第三军医大学医学硕士
原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儿科主治医师
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访问学者
重庆市儿科医师联盟委员
重庆市妇幼卫生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生命关怀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重庆市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委员
15 年儿科(新生儿科)临床、教学经验
*声明:本内容仅代表文章来源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不构成实际治疗建议。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