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主任李泽福

   2020-06-19
字体大小:

李泽福-1.png

教育工作经历

  • 1988.07-1993.07  在滨州医学院学习获学士学位

  • 1993.08-1998.07  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任住院医师

  • 1998.09-2004.06  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学习并获外科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 2006.07-今        在神经外科任主任医师

个人业绩

生于 1969 年 5 月,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脊柱脊髓外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激光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滨州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滨州医学院院报特约审稿人。2004 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博士研究生学位;师从复旦大学华山医院黄峰平、徐启武教授,2006 年赴韩国加图力大学附属江南圣母医院进修学习。2006 年担任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至今。2016 年在医院领导支持下创立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3D 打印医学研究所,将 3D 打印技术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以期达到精准化医疗的目的。

自 2010 年共指导研究生 10 名,其中已毕业硕士研究生 6 人;2012 年 2 月获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2011 年度突出贡献奖二等奖,2012 年 5 月获滨州医学院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3 年 6 月获「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优秀科技工作者」,2014 年 2 月获 2013 年度滨州医学院优秀科主任,2015 年 10 月获「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科研管理先进个人」,2015 年 10 月获滨州医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015 年 12 月获山东省「德耀齐鲁」道德公民荣誉称号,2015 年 12 月获「滨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2018 年获得山东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省自然科学基金 1 项,获国家发明专利 3 项。发表文章 3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 10 余篇,中文核心论著 20 余篇。

主要荣誉称号

  • 2012 年 2 月获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2011 年度突出贡献奖二等奖,

  • 2012 年 5 月获滨州医学院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2013 年 6 月获「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优秀科技工作者」,

  • 2014 年 2 月获 2013 年度滨州医学院优秀科主任,

  • 2015 年 10 月获「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科研管理先进个人」,

  • 2015 年 10 月获滨州医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 2015 年 12 月获山东省「德耀齐鲁」道德公民荣誉称号,

  • 2015 年 12 月获「滨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

  • 2018 年 10 月获山东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承担项目课题情况

  •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已结题。

  • 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

授权专利

1. 一种神经外科用腹部引流造瘘装置

2. 一种脑出血微创手术用引导支架

代表性论文

1.Bromocriptine induces autophagy-dependent cell death in pituitary adenomas.Geng X, Ma L, Li Z, Li Z, Li J, Li M, Wang Q, Chen Z, Sun Q.

World Neurosurg. 2017 Jan 27. pii: S1878-8750(17)30075-X. doi:10.1016/j.wneu.2017.01.052. 

2.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models improve understanding of spinal fractur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in China.Li Z, Li Z, Xu R, Li M, Li J, Liu Y, Sui D, Zhang W, Chen Z.Sci Rep. 2015 Jun 23;5:11570. doi:10.1038/srep11570.PMID:26099838.

3.The preparation and comparison of decellularized nerve scaffold of tissue engineering.Wang Q, Zhang C, Zhang L, Guo W, Feng G, Zhou S, Zhang Y, Tian T, Li Z, Huang F.J Biomed Mater Res A. 2014 Dec;102(12):4301-8. doi: 10.1002/jbm.a.35103.

4.Relationship between NF-κB, MMP-9, and MICA expression in pituitary adenomas reveals a new mechanism of pituitary adenomas immune escape.Chen Z, Li Z, Chang Y, Ma L, Xu W, Li M, Li J, Zhang W, Sun Q, An X, Li Z.Neurosci Lett. 2015 Jun 15;597:77-83. doi: 10.1016/j.neulet.2015.04.025.

5.17AAG improves histological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in a rat CCI model through autophagy activation and apoptosis attenuation.Ma L, Li Z, Liu Z, Li M, Sui D, Liu Y, Shao W, Wang B, Liu P, Li G.Neurosci Lett. 2015 Jul 10;599:1-6. doi: 10.1016/j.neulet.2015.05.004.

6.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different airway humidification liquids to lung after tracheotomy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he role of pulmonary surfactant protein-A (SP-A).Su X, Li Z, Wang M, Li Z, Wang Q, Lu W, Li X, Zhou Y, Xu H.

Gene. 2016 Feb 10;577(1):89-95. doi: 10.1016/j.gene.2015.11.024.

7.Mucin 1 and poly I:C activates dendritic cells and effectively eradicates pituitary tumors as a prophylactic vaccine.Sui D, Ma L, Li M, Shao W, Du H, Li K, Li Z, Li Z.Mol Med Rep. 2016 Apr;13(4):3675-83. doi:10.3892/mmr.2016.4964.

8.Low-dose bevacizumab induces radiographic regression of vestibular schwannomas in neurofibromatosis type 2: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Liu P, Yao Q, Li NA, Liu Y, Wang Y, Li M, Li Z, Li J, Li G.Oncol Lett. 2016 May;11(5):2981-2986.

9.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ospho-p38, MMP-9, and MICA expression in pituitary adenomas demonstrates a new mechanism of pituitary adenoma immune escape.

10.TLR2 promotes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human glioma via enhancing autophagy.

11.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hanges in IL-6, CRP and S100in serum and NO in cerebrospinal fluid in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nd prognosis.

12.A Novel Cost-Effective Tubular Port Based on Glove and Syringe for Endoscopic Surgery of Intracerebral Hematomas.

13.Application of a 3D-Printed Navigation Mold in Puncture Drainage for Brainstem Hemorrhage.

主要学术及社会兼职

  • 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脊柱脊髓外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山东省激光医学会副主任委员,

  • 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 山东省医学会第六届神经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 山东省老年医学研究会第一届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脑出血》杂志编委

  • 滨州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编辑: 方方    来源: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开诊于 1977 年 10 月,1995 年 5 月被确认为三级甲等医院,成为第一轮次评审全国最年轻的三甲综合医院,也是当时鲁北地区唯一的三级甲等医院;2015 年 12 月成为 7 家山东省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之一。医院占地面积 13.3 万平方米、业务用房建筑面积 25.8 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 20.6 亿元。拥有 PET-CT 等百万元以上专业设备 160 余台(件),医疗仪器设备总值 10.5 亿元。建院以来坚持以医疗、教学、科研并重,各项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牢固确立了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医疗、教学、科研、康复和急救中心地位。

 

医院坚持医疗工作主体地位,大力提高诊疗服务水平,先后开展了肺、肝、肾等器官移植,引进「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积极推进内镜、腔镜、介入、微创、康复等技术,在疑难、危重、复杂、少罕见疾病诊治方面居黄河三角洲区域领先水平。全面推进「六大中心」建设,提升急危重症救治水平,获批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山东省第一批胸痛中心、山东省癌症规范化诊疗病房,是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单位、国家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创建单位、全国首批消化道肿瘤 MDT 试点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