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十条」的发布,防控工作也进入新阶段,面对放开后群众不断增长的就医需求,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为被新冠病毒第一波冲击的科室。
面对患者井喷式的增长、医护人员的相继感染,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经受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白衣执甲,坚守救治一线
「16 床呼叫」「35 床换药」……一早,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生们忙着挨个病床查房,护士们忙着给患者做晨护、打针换药……查完房后,写病历的、下医嘱的、与患者家属交代病情的,随处可见医护人员们忙碌的身影。
南京江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原先有 55 张病床,放开后,很快科室原有病床全部收满,只能想尽办法将病床数量增加到了 68 张,增加后,科室一直满负荷运转。
每一天病房内,查房、开医嘱、输液、吸氧、整理物品...... 皆是医护有序忙碌的身影,他们抢时间、争速度,拼尽全力将更多的时间留给患者。
科室收治的患者大多数是合并基础病的老年患者,住院的 68 名患者中,只有 4 人年龄在 65 岁以下,患者主要以八九十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居多,年龄最大的老人 97 岁。
多数患者入院时,血氧饱和度低、呼吸困难,需要呼吸机、高流量氧疗仪等硬件设备辅助治疗,且危重症老年患者病情变化迅速,需要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必须 24 小时持续观察,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相较平时增加至少 3 倍。
护士长彭如慧介绍,科室的呼吸机从一台增加到现在的五台,医院尽最大努力配置好仪器,科室医护人员尽全力诊治患者。
意志坚守,站好每一班岗
在接收大量涌入的住院患者同时,科室门诊患者、会诊患者也不断刷新记录。
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夏明成主任说,「门诊量剧增,最多的时候挂出去 250 个号,有一次医生从上午 8 点开诊,看到中午 1 点半,病人还没看完,这大半天没喝一口水,不敢上厕所,午饭都没空吃,还要准备上夜班。这工作量可想而知。」
然而这只是科室医生工作的一部分。
连班医生不光要负责本科室的抢救工作,还要负责全院病人的会诊工作,基本都是从早上 8 点开始会诊,一直会诊到晚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距离其他科室较远,因此会诊时来回至少要跑 2-3 个楼,有时候一口水都来不及喝。
在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科室医护也相继被感染,出现发热、咽痛、咳嗽、全身酸痛等症状,但为了保障患者的救治,保证战疫不减员,大家都自觉选择了只要症状稍有缓解,便主动返岗继续参加「战斗」。
夏明成主任介绍,「科室人员接踵倒下,盛娜、姚孝昆两位医生因为症状比较轻,一天都没休息过,其他医生也只有发烧的时候休息一两天,退烧后都立刻返岗。
邵小美医生怀孕六七个月,也仅仅请假休息三天,很快返岗工作。在人手最紧张的时候,有的医生都是值夜班后再连续上班,完成病房工作后又出门诊,没有一个人喊累,没有一个人抱怨」。
为了保障患者及时有效得到救治,保证医护人员战疫不减员,大家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只要高烧症状稍缓解后便自觉返岗;有的医护在岗值守时出现了高热、周身酸痛的症状,但他们默默忍受着病痛,坚持完成本班次、本岗位工作。
筑牢屏障,用奉献诠释使命
护士长彭如慧用沙哑的嗓音说,「我们有好些护士发烧了,在家吃了退烧药继续来上班;季仁丹腿受伤了,行走不便,还是坚持来上班;年轻护士樊京凤都要结婚了,推迟婚期,保证到岗;副护士长黄小丽,血红素都低到 70(成年女性血红素正常值在为 110-150 g/L)也没有请假,还在咬牙坚持。」
彭如慧说,有时候想到同事们这么艰难,心理特别不是滋味,但是没办法,病人得有看护,工作得有人来做。
能说出名字的只是他们之中的冰山一角,更多的是,在自己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不管是监护室病区里、还是门诊部,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呼吸与危重症科夏明成主任表示,「院领导从医护力量等各方面给予了我们最大的支持,有科室全体同事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坚持到底,完成患者救治任务,迎来春暖花开的那一天!」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