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宝塔糖有没有勾起你的儿时回忆?小时候即使没有蛔虫,也想多吃几颗。
不寒而栗、头皮发麻,「咦,好恶心」,这应该是想到蛔虫甚至是看到蛔虫的一些本能反应。
殊不知,肚子里的蛔虫,还可能让人寝食难安,腹痛不已。桂医二附院消化内科 3 月 30 日就为一名蛔虫病导致腹痛的患者解决了问题。
HOT 朱女士说,2 月余前她出现上腹部、肝区疼痛。遂至桂医二附院消化内科住院,完善相关检查,其中核磁共振(MRI)提示考虑胆管蛔虫,给患者介绍治疗方案并征得知情同意后,于 3 月 30 日下午由消化内科廖日斌主任医师为其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术后,患者未诉特殊不适,病情在恢复中,肠道内的蛔虫继续以内科保守方式治疗。
科普
胆道蛔虫病
胆道蛔虫病是肠道蛔虫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蛔虫对肠壁的机械性刺激或损伤,可引起肠道的机械性或痉挛性梗阻、肠扭转或肠套叠。蛔虫具有乱窜、钻孔和喜碱的习性,当受到刺激(高热、驱虫药等)易在肠道中乱窜引起各种严重并发症,其中以胆道蛔虫病最常见。
虫体在胆道内的蠕动刺激胆道和 Oddi 括约肌,触发痉挛性收缩引起疼痛。胆道中的蛔虫卵、蛔虫尸体、炎症渗出物等将成为胆道结石的核心,诱发胆结石形成。也可引起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甚至细菌性肝脓肿。因此,一经明确诊断,应及时治疗。ERCP 术是治疗胆道蛔虫确切的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
进一步认识 ERCP 术
十二指肠镜经口腔进入到十二指肠降部,找到胆管胰管的共同开口:十二指肠乳头,将造影管插入乳头,注射造影剂,在 X 线下透视造影剂的分布,观察胆道、胰管是否存在病变。因为是反向插入乳头造影,故称为逆行造影。
在消化内镜二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ERCP 技术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ERCP 技术集消化内镜技术之大成,融内镜观察、造影透视、取石、乳头肌切割、放置支架等于一身,是消化内镜技术的高阶版本,为手术代价巨大的胆道、胰腺疾病开辟了微创甚至无创的手术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消化内镜的临床应用和价值。
适应症包括
1、胆总管结石 ;
2、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
3、各种原因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包括十二指肠乳头炎症及壶腹部良、恶性肿瘤;
4、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5、疑有先天性胆道异常及胆胰合流异常;
6、胆道术后狭窄、胆瘘等;
7、胰腺肿瘤、慢性胰腺炎、胰腺囊肿等;
8、Oddi 氏括约肌功能障碍、胆道蛔虫、胰管或胆管的组织活检等等。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