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砥砺,岁月如歌。省级五一劳动奖章,省级劳动模范、市级劳动模范,市级劳模创新示范工作室……近年来,徐州仁慈医院人在平凡岗位上守正笃实、锐意创新,老典型群星璀璨,新劳模层出不穷。徐州仁慈医院上下坚持着内心的价值追求,践行着职业初心,凭借专注和热爱,为健康徐州贡献力量!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在徐州仁慈医院最不缺的就是劳模精神。医院历来高度重视先进模范群体、先进模范人物的选树培养管理工作,每年开展向先进模范群体、先进模范人物学习活动,建立关爱劳模机制,在全院上下营造浓厚的人人学先进模范、争当先进模范的氛围。
以徐州仁慈医院党委副书记、业务院长、江苏省劳动模范石荣剑命名的 「石荣剑劳模创新工作室」,2021 年年底被徐州市总工会评定为市级「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徐州仁慈医院利用「石荣剑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一平台,打造「一个中心+三个阵地」的党建模式,以工作室为中心,在全院三个支部内积极开展劳模创新工作,一方面注重抓好团队组建,把爱岗敬业、医术精湛、锐意进取的人才吸纳到「石荣剑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实行动态管理;另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学习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奖励激励、内部管理等制度最大限度发挥「石荣剑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渐「打磨」出一套具有医疗健康行业特点的劳模选树及科研创新机制。
「石荣剑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赋能徐州仁慈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向劳模学习、向劳模看齐,成为徐州仁慈医院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精神图腾」。而工作室则成为培养各科室领军人物的「孵化器」,激发员工创新进步的「助推器」,凭借科技赋能的「加速器」,实现着徐州仁慈医院的跨越式发展。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兴。劳动模范迭出和劳模精神在徐州仁慈医院涌现,激发出更多人内心深处向勇于创新的力量,形成聚集效应。
石荣剑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 2019 年,其创立之初就网罗了全院的业务骨干和科研精英,成为全院的科技创新以及技术攻关的堡垒。石荣剑劳模创新工作室现有主任医师 2 人、副主任医师 6 人、硕士研究生 9 人。党员 17 人,由来自三个党支部的 17 名党员组成,设立劳模工作室党小组,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更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家民营医院的创始人、掌舵人,徐州仁慈医院理事长宗亚力十分关心和支持医院的党建工作,尤其是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建设,优先处理问题、具体解决困难、提供支持保障。
在工作室创建之初,宗亚力理事长就强调,对专业后备、干部人才进行培养时一定要加强党性教育。同时,宗亚力理事长在医院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对于符合条件的人才实施「研究生奖励政策」,设立「创新奖」对创新成果给予奖补;探索人才推送机制,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技能强的人才进修学习,或向党组织推荐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和创新评比等。
在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劳模党小组、党员先锋岗,提升政治素质、提升业务技,能这既是上级的要求也是仁慈的实践。「把优秀的员工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将劳模党员纳入徐州仁慈医院后备干部、重点人才进行培养,积极创建党员先锋岗,不断提升优秀人才的提升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把双培养工作作为劳模创新工作室一项政治任务!」石荣剑院长说,「劳模创新工作室对提质增效、技术创新等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党建引领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徐州仁慈医院创新攻关、培育人才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舞台。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徐州仁慈医院每年通过开展技术比武、金点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有效调动人才资源,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
劳模创新工作室整合了徐州仁慈医院业务院长石荣剑所引领专业的手外科团队、显微外科团队、足踝外科团队、临床解剖教研室和科研团队。以劳模工作室为平台,医院积极搭建劳模领军、团队参与的共建模式,以技术攻关、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为方向,将劳模工作室打造成为医院的「智囊团」、岗位的「创新源」、项目的「攻关队」。
三年来石荣剑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获得发明专利 19 项,取得省级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1 项、市级医学新技术引进奖 12 项,完成和在研市级及以上科研课题 5 项,发表专业论文 140 余篇,其中 SCI4 篇,中华期刊 26 篇。
石荣剑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经常进行一些技能竞赛。在淮海经济区首届显微外科技能大赛中,血管吻合比赛被媒体誉为「仁慈医院的挑战不可能」:参赛选手需要做体重约 30 克的小白鼠的尾中动脉的血管吻合,只有在放大 30 倍的显微镜下才能完成。如此高难度的比赛被选手喻为拿手术刀和镊子在血管上「绣花」。比赛使用的 12-0 显微外科用缝合针与其附带的显微尼龙线,没有经过训练的人肉眼甚至难以看到。
石荣剑院长说:「近几年,随着徐州仁慈医院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医院的社会美誉度、品牌的知名度都在不断提高。但是成绩的取得只能代表昨天,要想不被时代淘汰,就必须不断汇聚新理念、新思想,不断输入新鲜血液,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我们就是要充分发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助推器」作用,以赛促练,以练促学,激发全院的创新活力。」
石荣剑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之初是以手足踝外科、显微外科团队为班底打造。「中国的手足外科和显微外科技术世界领先。国内的前辈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有足够的自信把前辈的成果往前推进!」石荣剑说,「我个人是徐州市临床重点专科(手外科、足踝外科)的学科带头人,SICOT(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中国部足踝外科学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副主委、徐州市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主委,徐州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委。徐州仁慈医院还被授予『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技能培训中心』,我和我的团队有信心做到卓越!」
徐州仁慈医院人都知道石荣剑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有一个「秘密基地」:临床解剖教研室。淮海经济区的患者或许不知道它的存在,但这个临床解剖教研室却是国内前列、业内闻名的临床解剖实操基地,为显微外科、骨科、整形外科业务技术的创新研究立下了汗马功劳!
「功不可没!」石荣剑用四个字形容临床解剖教研室,「仁慈医院劳模工作室团队大部分应用于临床的创新技术都是发轫于此。」
「请进来、走出去、内循环」。石荣剑用 9 个字总结了近年来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运行模式。所谓「请进来」就是邀请国内外行业知名专家来到徐州仁慈医院通过论坛、讲座、示教课等形式学习。「走出去」则指派出技术骨干到国内某项技术顶尖的医院进修实习。「内循环」则是自己内部互教互助、协同共生。
徐州仁慈医院和北京积水潭医院合作,对外开展腕关节镜微创手术。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手外二病区齐伟亚主任报名北京积水潭医院的「高研班」,师从刘波教授,台下学理论,台上学操作,专研腕关节镜技术。进修回到医院后,齐伟亚扎进「解剖实验室」攻关,被同事称为「镜痴」。
齐伟亚对临床遇到的疑难复杂手术案例进行了整理,将这些宝贵的素材与同事们一起分享,带领手外二团队不断攻克更多的难题。他还在手外二病区创建了关节镜微创病房,针对性地提供宣教手册,并手把手地帮助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锻炼。现在齐伟亚已经多次在国内相关学术会议和论坛上担任操作导师。
2019 年徐州仁慈医院引进国内先进的天玑骨科机器人。能不能把仁慈的关节镜技术和天玑骨科机器人联合,为患者带去便利?这项艰巨的技术攻关任务落在石荣剑示范性创新劳模工作室的身上。团队集体努力,实现了「天玑骨科机器人+腕关节镜」、「天玑骨科机器人+肘关节镜」、「天玑骨科机器人+踝关节镜」等多项技术突破。既发挥了天玑骨科机器人定位精准的特点,又发挥了微创手术的优势。
「劳模创新工作室让技术成果在徐州仁慈医院更快地转化为临床实践。下一步,徐州仁慈医院将围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机制创新等重点,将医疗技术突破、医护人员技能提升等结合在一起,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同步推进,促进石荣剑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成果转化,激励、引导全院劳模和人才不断增强主动性,发挥创造性,弘扬先进性,为健康徐州作出更大的贡献。」宗亚力理事长说。
今天的徐州仁慈医院作为三级骨科医院、徐医大教学医院,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有一些是不变的——以「爱」为核心价值观、以做「人民满意的医院」为目标,坚持办院初心。
正如宗亚力理事长所说,无论公立还是民营,医院的公益属性不能变,必须一切以患者为中心。
不变的还有,医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匠心致初心,以初心守匠心,续写仁慈故事。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