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8 月 19 日到 11 月 16 日,出生时胎龄只有 25+3 周,体重仅有 700 g 的六六小宝宝,在浙江大学明州医院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呵护下,在眼科、麻醉科医生精准治疗下,顺利闯过一道道难关,健康长大。
「六六从夏天住到了冬天,我们的工作服从短袖换成了长袖,高兴的是他一天天好起来一天天健康长大,昨天出院已经长到了 2120 g。」新生儿科护士长古春爱说。
出生体重仅有 700 g,令人揪心
六六是明州医院新生儿科救治胎龄最小的宝宝。
「宝宝因为早产,胎龄只有 25 周+3 天,体重仅只有 700 g。」新生儿科主任谷广辉说,「胎膜早破时间较长,宝宝又实在太小了,一出生便伴有出生窒息、出生呼吸困难、四肢紫绀、氧饱和度低、多脏器功能损伤及衰竭等问题,情况十分危急。」
面对六六严峻的病情,新生儿科医护团队没有畏怯和放弃,立刻启动完善的急危重症救治,专业规范的治疗和先进的抢救设施设备为六六后续的健康成长赢得生机、夯实基础!
救治路上困难重重,小生命不断「闯关」
胎膜早破时间长,查解脲脲原体阳性;宝宝肺部发育极不成熟,呼吸困难重;凝血功能异常、贫血;心脏彩超提示动脉导管未闭、碱性磷酸酶渐增高...... 一项项检查指标,就像一记重拳狠狠的砸在了每一个人心里。
对于出生仅有 700 g 的早产儿来说,要想正常存活,必须要闯过呼吸、喂养、感染等重重关卡!这期间任何一个环节只要出现一点点问题,都可能对宝宝脆弱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
输注血浆治疗、间断输注红细胞治疗、钙磷补充、联合抗感染治疗......
虽说救治路上困难重重,但新生儿科室团队的每一位医护人员秉承着「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的医者信念,攻克一个个难题,跨过一道道坎。
救治期间,最让医生记忆深刻的是六六多次出现呼吸困难加重这一情况!
「必须要实时监控呼吸机的情况,要根据情况第一时间调整参数。」管床医生李芳说。
眼见着一天天好转了,却又传来重重一击!
在新生儿眼底筛查时,眼科凌伟伟医生敏锐发现了异常,将情况立刻报告给科主任后,即刻在科内进行了讨论。
最后确诊为「双眼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1 区 3 期伴附加病变」,且和上一次的检查结果相比进展迅速,如果病情继续发展,将会导致宝宝双眼失明的严重后果。
必须尽快治疗!
但这么小的宝宝如何治疗?麻醉?如何手术?考验的不仅是一个科室的实力,更是多科联合的综合实力。
时间紧迫,当天晚上和家属沟通后,眼科、新生儿科、麻醉科、手术室四方专家共同商讨治疗方案,协作攻克难题,最终采用「全麻下玻璃体腔注药术」。
从发现到手术,不到 24 小时;从麻醉到手术,不到 6 分钟!
手术顺利完成!
眼科赖晓明副主任、凌伟伟医生和麻醉科任利远主任、曹娟医生都不由松了一口气。
小六六努力闯关的背后,是明州医院每一个相关科室、每一位医护人员不舍昼夜的付出,是众人共同努力的成果!
精心呵护,明州医院为新生命保驾护航
24 小时的轮流值班、1 周不间断的实时监测......
在新生儿科室团队的不断努力下,1 个月后,六六的呼吸状况好转;
2 个月后,体重上升至 1.3 kg,采用深度水解奶粉喂养,营养支持治疗;
近 3 个月后,妈妈刘女士已经可以抱着六六做肌肤接触了,宝宝也可以多听听妈妈的声音,感受妈妈的温度,进而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刚生下来的时候,宝宝的手臂还没我的拇指粗!大小和手掌差不多大,特别特别瘦。
在宝宝出生的 2 个月时间里,我只能通过医生们拍的视频了解宝宝的情况,每天都在等医生电话,又害怕接到医生电话!」刘女士抱着六六说。
望着怀里的孩子,刘女士说:「想到之前那几次签病危通知书时我真的害怕,但是现在看到宝宝一天天变好,我很开心!我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能健康成长!」
生命的奇迹
每一个「生命的奇迹」都源于医生们不放弃的努力!
11 月 17 日,正值每年的「世界早产儿日」,明州医院新生儿科以暖心细致的护理照顾,呵护早产宝宝健康成长!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