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无小事,从现在开始关注儿童身高问题,帮孩子拥有自信快乐的童年。
文/北京和睦家医院 儿科 杨凌医生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身高一直是家长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有的家庭父母双方身高都偏中上,对孩子的未来信心满满,认为绝不会有身高方面的烦恼;而另外的一些家长对自己的身高很不满意,特别害怕孩子将来也长不高,为此感到非常焦虑。
Q1. 想知道宝宝的身高增长是否正常,有什么方法吗?
其实,从宝宝出生后到 2 岁之间,部分保健机构的门诊医生在给孩子做保健、打疫苗的时候,就会记录下他们的生长趋势,以及体重、身长在同年龄段孩子中所处的位置。
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一份曲线量表,就可以非常清晰地表现出孩子的生长趋势。
比如,一般正常的足月新生儿身长为 50 厘米左右,出生后第一年生长最快,身长可增加 25-30 厘米,出生第二年身长增加 10-12 厘米。
一般来说,这一阶段孩子们的身高增长差别不是很大,家长也不太关注身高,而是更关心营养和体重的增长。
但是当过了 2、3 岁后,孩子们的婴儿肥褪去,体格「拉长」了,父母们在和其它孩子对比中,就会有「个头矮」的担忧。
虽然说遗传因素确实占了很大的权重,但是也不能忽视其余 20-30% 的「加分」部分,否则,本应遗传高个子的孩子,身高也会不尽人意。
一些孩子直到进入了青春期,才被家长发现实际身高要低于遗传身高,没有达到父母「预设」的理想标准,因此感到小有遗憾。
Q2. 孩子的「遗传身高」是多少?
孩子的遗传身高计算方法(单位:厘米)如下:
男孩身高 =(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2)/2±5~6
女孩身高 =(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2)/2±5~6
别小看这±5~6 厘米,差距可有 10 厘米呢。
这 10 厘米与孩子生病多少、运动多少、是否肥胖、睡眠好坏、情绪好坏、性腺是否早熟都是有很大关系的。
打个比方,父母身高偏矮些的孩子,如果想要个头高,就要在加分的部分努力。
而营养、睡眠、运动,情绪、避免早熟,这些因素也是相互作用,不能偏颇。
比如光顾营养了,孩子吃得多又好,结果体重超重或肥胖,反而影响生长,也容易在青春期前早熟。起初看上去「又高又壮」,而后期身高长得慢,骨骺闭合早,影响终身高。
Q3. 担心孩子身高问题,什么情况下需要看医生?
建议家长每半年好好地给孩子测量一次身高。春夏季孩子长的快,而冬天就相对慢,如果发现孩子从 3 岁开始每年增长不足 5 cm,就需要看诊。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每年的生长速率还可以,但是在班级里看上去偏矮;或者对孩子的身高不满意,那么可以对照国内 0-18 岁男、女孩身高/体重的百分数量表来进行判断。
该量表一般可以在保健门诊或者生长发育门诊能找到,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身高和体重,请医生帮忙找到他们在同龄人群中所处的百分位数位置。如果低于第十百分位或者更低,则需要向内分泌医生咨询看诊。
孩子成长无小事,从现在开始关注儿童身高问题,帮孩子拥有自信快乐的童年。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