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11-25
原创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延安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开展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手术

一直以来,我国房颤患者群体庞大,患病人数超千万。上世纪 90 年代,房颤治疗还只停留在药物和外科开胸的阶段。通过「一根小小的消融导管,就可以给抖动的心脏减速。」

近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延安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在北京专家周公哺教授带领下成功完成一例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射频消融术,进一步推进医院专科在心血管领域实现精准治疗,助力实现房颤诊治能力全面提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延安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开展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手术

2022 年 10 月 24 日,64 岁的李女士(化名)来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延安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找到周公哺教授,讲述了自己的一桩「心事」。原来,李女士一直饱受持续性房颤之苦,尽管规律用药,还是频频发作引起反复心悸、气短等症状,令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她表示迫切地想治好「心病」,安心地享受退休生活。

鉴于患者房颤反复发作,口服药物难以达到良好的疗效,长此以往还很可能形成血栓进而造成体循环栓塞,特别是脑卒中。周公哺教授告诉李女士,房颤射频消融术或许能让她彻底摆脱房颤。同时,周公哺教授也坦言,患者为持续性房颤,进一步加大了手术难度。了解这些情况后,经过再三思量,李女士依旧向周教授表达了强烈的手术愿望。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延安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开展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手术

为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疾病痛苦,周教授与心血管内科团队详细分析患者病情后,决定为患者进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经过全面的术前评估及周全的术前准备后,10 月 29 日,周公哺教授和毛艳阳主任引用国际先进的 CARTO 心脏三维标测系统,对心房颤动的发源部位——肺静脉进行射频消融隔离。手术非常顺利。

房颤是一种以快速、无序的心房电活动为特征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在心慌、胸闷、气短、头晕等症状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房颤更是引发卒中的隐形杀手,使卒中发生风险增加 5 倍。

外科经典迷宫手术的复杂性和较大的创伤性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而药物治疗需经常监测,可能存在出血风险和控制欠佳,此外可能伴随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肺脏纤维化、肝功能损害等,多数会反复发作,长期控制率低。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通过静脉血管途径将电极导管送至心腔内,用电生理标测技术找到心脏内异常电传导通道或异位搏动点,向患者病变部位释放射频电流,消除病变局部组织,达到阻断异常传导通道或消灭异位起搏点的目的,让患者心脏恢复正常跳动。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