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01-12
原创

惟其艰难,更显初心:泰州市人民医院全力做好医疗救治各项工作


「新十条」优化措施出台后,这场与新冠病毒对抗了三年的持久战役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泰州市人民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责无旁贷地再一次挡在病毒与人民之间,用血肉之躯建起抗疫长城。

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全力,应对疫情就诊高峰,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就医需求。

身先士卒握好「指挥棒」

院党委快速反应,超前谋划,研究制定各项工作预案。成立新冠病毒感染救治领导小组,由院党委书记朱莉担任专家组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

院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每日召开专题例会,研判全市面上形势,根据医院门(急)诊量变化,调度整合医疗资源,优化调整诊疗流程,开通老年、儿童、孕产妇等救治绿色通道,确保所有高危人群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一办十组按照各自职责,通力协作,相互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快速扩容打好「主动仗」

院党委抢抓感染高峰和救治高峰到来前的窗口期,全速全力推进医疗救治能力建设和医疗资源准备工作。

同时开放南、北两个院区发热门诊,扩充诊室数量。

惟其艰难,更显初心:泰州市人民医院全力做好医疗救治各项工作

在原有总院、定点救治院区和各专科 ICU 的基础上,将急诊病房和呼吸科病房进行改造,扩容重症监护病房,增加 EICU 床位,添置呼吸机、监护仪等设备,全院共储备重症床位 326 张。

呼吸内科病房扩容,合并手术科室,将空出病区改为内科病房,收治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建立急诊每日清零制度,及时动态梳理急诊滞留患者,针对患者病情分层收治,畅通急诊患者住院收治通道,确保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人员调度画好「同心圆」

截止目前,全院各临床科室医师 968 人中感染 789 人,护士 1550 人中感染 1061 人。

全院上下迅速统一思想,所有工作人员无条件服从医院的统一调配,在健康允许的情况下,最快速度返岗。

面向全院医护人员开展相关培训,确保全部掌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和相关诊疗技术。

重点配备充足的医疗力量,增加急诊科班次,保证急诊高效运行。

每日梳理在床病人数、感染医务人员数、感染后上岗人员数,由各科室主任根据科室健康状况调整值班人员,实行弹性排班制,并按照外科、内科、骨科等大科进行合并,节约值班医护人员,保证生病职工得到及时休息。

组建内科预备队、手术科室预备队、麻醉科预备队、职能科室预备队,确保维护医院正常诊疗秩序。

持续关心关爱医务人员,院党委向全院职工发送《曙光升腾,照亮勇毅前行的你们》慰问信,并给每位职工准备了退热药、抗原检测条、返岗健康检查等,当好职工们的坚强后盾。

药品绩效修好「保障路」

医院多渠道组织货源,备足「弹药」,确保临床需要。

对退热药片剂采取拆零分装,审方系统限定患者类型及每人每日限量。

对含有四类药品的处方合理性进行点评,对出现诊断与用药不符、超剂量、超疗程的按照驾照式考核进行扣分,确保用药安全。

建立院内医保考核免责清单,全院收治新冠病毒感染阳性患者特病单议,同时收治病区的奖励性绩效适当倾斜,参与救治的医务人员在评先评优、职称职务晋升享有优先权。

举重若轻当好「定海针」

全力保障重症患者救治,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重症、呼吸、感染、儿科、感染等专家参与的重症患者救治专家组,组织讨论协调重症患者救治,统筹全院重症资源。

出台制定标准化诊疗规范,组织重症救治专家团队编写相关诊疗规范、流程、路径,保证治疗的同质化和规范化管理,建立重症患者救治制度、院内危重病人快速识别及抢救制度以及新冠专家总值班制度。

建立重症救治梯队机制,重症、呼吸科高年资医师 24 小时急会诊,实现重症资源联动和双向转诊。

迅速培训医务人员,以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为主干,吸收各临床专科骨干,形成全院重症患者救治预备队。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这艘由三千职工奋力驱动,以对百姓生命健康安全的承诺为动力源泉的战舰,硬生生依靠着「厚德博学,生命至上」的坚韧意志,面对疫情防控新的历史挑战,破浪而上,向危机四伏的寒冷夜空,发出一个个明亮而温暖的「照明弹」,把生命的希望照进患者心中。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