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至今,他救死扶伤,不改初心;手术台外,他笃志勤思,苦心钻研。主攻心血管内科 24 年间,付文军始终坚守第一线,做老百姓心血管健康「巡路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使命。做敢啃「硬骨头」的探索者忙,是
从医至今,他救死扶伤,不改初心;手术台外,他笃志勤思,苦心钻研。主攻心血管内科 24 年间,付文军始终坚守第一线,做老百姓心血管健康「巡路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使命。
做敢啃「硬骨头」的探索者
忙,是付文军给人的第一印象。从医 24 年来,他每天都要提前到达办公室,忙着门诊、查房、手术,同病人及家属交流病情。
不仅如此,付文军凭借扎实的心血管基本功,以及不断学习的冲劲,广泛涉猎各种疑难疾病,从药物治疗、血管介入治疗到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等都是他攻克的重点。
付文军说,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微创导管技术,这项手术专业要求高,入门门槛高,从最初需要联系上级医院教授来「救场」,到绝大部分手术的独立完成,这些都离不开他长期的积累和刻苦钻研。
「同样是房颤消融,最初对它的认识很有限。随着我独立进行这项手术时间越来越长,我发现有些房颤非常复杂,很多是常规部位以外来源的房颤。」付文军说。
面对如此复杂的手术,术前得花大量时间对患者病情进行研究,术中需更细致的分析和判断,通过不断摸索,他处理复杂心律失常的能力逐步提高。「自从独立完成这项手术后,每年要完成各类心律失常手术近 200 台。」付文军说。
患者健康永远排第一位
去年 12 月 30 日,60 岁的张先生因「心慌、呼吸困难」住院,他患高血压多年,但从未进行药物治疗,再加上长期饮酒,出现持续房颤,同时伴有心脏增大、心脏射血功能明显下降等现象。付文军询问病史后判断患者房颤持续时间有半年至一年之久,此次不适应该是长期房颤导致。
通过临床分析,付文军建议患者马上开展房颤手术进行治疗,由于手术过程复杂、时间长,患者因心理压力大迟迟不肯进行治疗。在与患者及家属长时间的沟通后,患者接受了手术。术后,患者心跳已恢复到正常频率,呼吸困难现象明显得到缓解,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用最好的方案给患者带来健康是我最大的心愿。」付文军说。
尽管疑难病例多、治疗难度大,和谐的医患关系却是他行医 24 年的常态。在付文军接诊的人群里,很多患者愿意与他保持着长久的「友谊」,其中有位老人连续就诊长达 18 年。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付文军用实实在在的工作回报着患者的信任,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使命。
预防远胜过一把「手术刀」
房颤作为心律失常的一种,在中国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近年来,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病数量明显上升,这让付文军忧心忡忡,「对疾病最好的干预不是治疗而是预防!与其被动采取手术方式挽救生命,我宁愿患者提前预防,遵循医嘱服药,不发生这些需要手术的并发症。」
付文军说,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基础疾病很容易引发房颤,不仅如此,长期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易引发房颤,这类人群需定期体检,及早预防。
「由于群众对疾病的认知有一定局限性,对疾病的感知有一定的滞后性,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发现疾病时已出现并发症。」付文军说,高血压、糖尿病等容易引发心梗、心衰、房颤、脑卒中,因此,这类患者一定要坚持药物干预。
「过分强调非药物治疗(锻炼、控制饮食等)并自主停药会使病情加重。」付文军建议,因此,心血管患者一方面坚持非药物治疗,另外一方面也要遵循医嘱服药,双管齐下,才能更有效地预防并发症。
「手术可以治疗疾病,提早预防能让群众远离疾病的困扰。」付文军希望正确的医疗观念能得到广泛传播,预防或延迟疾病的发生,这份力量或许远胜过一把「手术刀」。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