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被房颤折腾了 7 年之久的 84 岁患者刘爷爷(化名),终于在湖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解决了自己的困扰——成功接受了左心耳封堵术。
尽管刘爷爷在发现自己有房颤后就一直口服抗凝药物预防栓塞,但今年仍因脑梗死多次在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此外,由于刘爷爷还患有 2 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多种疾病,长期口服抗凝药物的出血风险也不容小觑。为了更好地降低房颤带来的健康风险,刘爷爷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湖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钱国权副主任医师的专家门诊。
经过全面评估,刘爷爷的 CHA2D S2-VASc 评分(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评分)为 6 分,HAS-BLED(房颤患者的出血风险评分)评分为 3 分,是栓塞和出血高危人群。经过团队分析和讨论,并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钱主任副主任医师和潘永康主治医师团队决定施行左心耳封堵术治疗,从源头上降低栓塞风险,同时也避免了其长期口服抗凝药物带来的出血风险。
术前,医生采用经食道心超排除左心房血栓的手术禁忌,并初步了解了左心耳开口的大小和深度,以便于更精准地确定术中房间隔穿刺位点。
术中,经股静脉穿刺、房间隔穿刺,置入封堵器专用输送导管至左心耳,随后左心耳造影评估、选用合适的封堵器型号、封堵器释放、释放后评估……一系列操作一气呵成,顺利封堵了患者的左心耳,也成功封堵了再发心源性脑卒中的风险。
健康小贴士:
根据我国 2014-2016 年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并结合 2020 年我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有超过 1200 万例房颤患者。房颤患者的死亡风险是无房颤患者的 1.5-1.9 倍,其中房颤带来的血栓栓塞是导致死亡风险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未接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体循环栓塞的发生率约 34.2/1000 人/年,且房颤所致卒中的病情相较于非房颤相关性卒中来说更加严重,致残、致死和复发率均更高。
当心房颤动发生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 300~600 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 而左心耳特殊的解剖结构使血流产生漩涡和流速减慢,导致血液淤积在左心耳,形成血栓。血栓脱落会导致肠系膜动脉栓塞、肾动脉栓塞、肢体动脉栓塞,如若脱落至脑动脉、冠状动脉等,则会导致危及性命的脑梗死、心肌梗塞。房颤患者 90% 的血栓来自于左心耳,因此隔离这一结构是预防房颤栓塞的特效治疗方案。
左心耳封堵术属于微创手术,在局麻下完成,整个操作过程在半个小时左右,主要通过把一个直径 2~3 厘米的伞型封堵器固定在左心耳处,从而阻止血流进入左心耳及左心耳内血栓脱落,最终起到预防血栓栓塞的作用。临床研究表明,在高栓塞风险的房颤患者中,左心耳封堵术在降低血栓事件方面与口服抗凝治疗具有相似的疗效,但临床相关出血风险显著降低。这项技术是近 20 年来房颤卒中预防的重大进展,大量临床证据显示是目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