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耳熟能详的女明星,都在青春年华时因患同一种癌症去世——乳腺癌。
对于女性而言,发生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就是乳腺癌。因此,乳腺癌也被称为「红颜杀手」。
近日,在最新的一期 Radiology 杂志(医学影像世界顶级期刊,IF: 29.146,JCR 1 区)中,刊发了一篇名为《一例罕见的乳腺黏液表皮样癌》(中文名)的报道。报道以一位罕见黏液表皮样癌患者为例,如何通过 MDT 团队专家的综合诊治后,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这篇重磅论文的两位作者,均来自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他们是该院乳腺癌 MDT 团队的乳腺外科汪贵林医师、放射科的白娇医生。
2016 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癌 MDT(多学科)团队成立,成员来自乳腺外科、肿瘤科、病理科、影像科、超声科等科室的骨干力量。云集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吴斌教授、副主任左怀全教授、副主任权毅副教授 ,肿瘤科副主任医师何丽佳,病理科肖秀丽教授,以及我院全职引进的外籍专家 A.T. Teichmann 教授多位专家。
「治疗乳腺癌,需要手术、化疗、靶向治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既有内科治疗也有外科治疗。组建 MDT 团队的目的,就是让这些科室能够聚在一起,便于讨论制定相应的诊疗计划。」乳腺外科主任吴斌教授表示,正因为有 MDT 的存在,各个科室间的医生可以得到充分的信息共享,共同分析患者病情中的每一个细节,让大家的思维碰撞出火花,为患者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众所周知,乳腺癌属于常见肿瘤疾病,但乳腺黏液表皮样癌却相当罕见。据了解,在公开的报道中,全球乳腺黏液表皮样癌病例不足 100 例。
泸州这一例罕见的病例,正是由病理科肖秀丽教授发现的。「我在美国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学习时和工作时,接触过许多乳腺癌患者,为了得到精准的诊断结果,我翻阅了的病理专著,也请教了相关的病理专家,汇总了所有资料后,最终诊断出这是一例乳腺黏液表皮样癌。」
想要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完整的患者数据库不可少。对此,德籍专家 A.T. Teichmann 教授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一方面,他强调建立完整的病人信息,并进行完善的病情检查,才能为后续的随访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另一方面,他指出完善的病情检查绝对不是盲目地开大检查,需要 MDT 团队的综合评判。
最终,这名乳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在 MDT 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规范的治疗,至今没有复发。同时,为了分享这名患者的诊疗经验以及在影像学诊断中的一些心得,这份病例最终由汪贵林及白娇共同整理后发表在了 Radiology 杂志。
「如果当初没有成立乳腺癌 MDT 团队,很可能就没有这篇发表在全球顶级期刊的论文了。」左怀全教授说。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