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查出肺结节,是肺癌吗?
随着低剂量肺部 CT 检查越来越多应用于年度体检,不少市民在看到体检报告中写有「肺结节」后,急忙到医院就诊,一部分病人很焦虑,问医生「这是不是肺癌?」
近日,由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北大深圳医院」)胸外科主举办的「第五届莲花山论坛」上发布消息:首个国家级肺结节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肺结节专委会」的成立并落户深圳。目前,专委会成员包括广东、广西的 30 多家医院,以及来自胸外科、呼吸内科、介入治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共计 200 余名全国各地的优秀医师。
据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肺结节专委会(以下简称「肺结节专委会」)主任委员、北大深圳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刘继先介绍,目前对于肺结节的诊断尚没有全国性的指南,工作中医生接触到不少市民一旦体检发现肺结节就非常害怕,以为是肺癌。「其实大多数都是良性结节,无需过分担心,定期复查 CT 即可。此次专委会成立的目的之一,正是希望集聚国内肺结节诊疗方面的优秀专家,在不久的将来制定国内肺结节诊疗专家共识,推动我国肺结节诊疗水平共同提高,最终让患者受益。」
北大深圳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刘继先介绍,肺结节分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其中恶性结节通常经过穿刺病例或者手术后病理确诊为肺癌。
从 CT 影像上看,肺结节的良恶性程度与结节的形状有关:形态越规则越可能是良性,形态多角不规则的恶性程度越高。肺结节通常呈现为实性结节和磨玻璃结节,无论是上述哪一种结节,直径小于 5 毫米的,大多数都属于低风险结节,一般无需处理,每年定期复查即可,比如每年体检时做一次低剂量 CT,观察肺结节有无变化。尤其是磨玻璃结节,直径小于 8 毫米的往往是惰性结节,长得缓慢,一般需要 2-3 年才会慢慢长大。
「通常专科医生在临床上将肺结节直径大于 8 毫米作为一个重要的临界点,直径超过 8 毫米的,我们往往建议密切观察随访,有条件的甚至建议病理取样。有研究表明,肺结节越大,癌变的可能性越高。」刘继先副主任说。
北大深圳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谢远财也表示,筛查发现的肺结节中,90% 都是良性结节,所以公众也不要「谈结节色变」,以为都是肺癌。
对于公众来说,检查出肺结节怎么办呢?不要慌,尽快找医院专科医生进行诊断,明确肺结节的性质,向专科医生寻求专业的帮助。
12 月 4 日的「第五届莲花山论坛」上,同时发布的还有新书《实用 3D 导航早期肺癌肺段切除图谱》,这本书由北大深圳医院胸外科主任乌达和副主任刘继先担任主编,汇聚全科室力量历时 3 年时间完成。书中优选 12 个肺段切除病例,精选了 400 多张手术图片,按照手术部位标记了 3800 多个图标,化繁为简,提出「简化标准肺段切除」理念,方便胸外科医生详细了解如何实施肺段切除,以便实现在切除早期肺癌病灶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对肺部健康组织的损伤。
我国胸腔镜开拓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王俊院士,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开拓者、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陈椿教授在新书发布致辞中表示,该图谱对肺段切除手术在国内推广有重要意义。我国肺段切除手术奠基人、江苏省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陈亮教授为本书亲自写序,评价这是一部肺段切除技术广泛开展的「推动器」。
「肺癌肺段切除技术 2011 年发源于日本,北大深圳医院胸外科从 2018 年起应用于临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刘继先副主任介绍,「早期肺癌患者受益最多,肺段切除技术相比传统肺叶切除,有的病人可以少切 4/5 的肺组织,大大减少对肺部正常组织的损伤,大幅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2021 年 1-11 月,北大深圳医院胸外科已完成手术 1700 多台。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