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 73 岁男性患者,因电击致四肢乏力、麻木 3+小时入院。入院后左下肢出现明显水肿,完善血浆 D-二聚体测定 (D-D) 21.7ug/ml。完善彩超检查确诊左下肢血管提示左侧股总静脉及以下深静脉广泛血栓形成,为避免发生致命性肺栓塞建议尽早介入手术治疗。
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放射科李小军主任率介入手术室医生团队会诊,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制定了详细手术方案。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了充分的沟通,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及时性之后,遂在介入室局麻下经右侧股静脉穿刺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防止在治疗中血栓脱落引起肺动脉栓塞。然后经左侧膝下深静脉穿刺入路并造影证实深静脉广泛堵塞,部分管腔呈「双轨征」,以大腔导管顺行腘静脉、股浅静脉、股总静脉到髂总静脉进行反复抽吸,抽出大量新鲜血栓。
血栓抽吸及治疗过程中,加滤网「拦截」,血栓脱落至下腔静脉及滤网中,再以大腔导管抽吸后配合溶栓进一步处理,总体治疗效果好,直接血栓清除率 90% 以上,为避免后续继发血栓及彻底清除残留血栓,术中留置带侧孔溶栓导管局部输注小剂量溶栓药物,保障手术效果,同时安全性更高,整体治疗完成后复查造影左侧腘静脉、股浅静脉、髂静脉及下腔静脉血管完全再通,静脉回流通畅,静脉瓣显示良好。术后第二日患者左下肢肿胀明显消退,皮肤温度恢复正常。
手术后我院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如饮食、抗凝、后续压力治疗,随访时间及注意事项,下腔静脉滤器取出相关问题等。
深静脉血栓多见于大手术或严重创伤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肿瘤患者等。
形成血栓主要因素有三大原因,一是血管损伤、二是血液高凝状态、三是血流缓慢。
该患者血栓形成原因考虑:
一、电击致微血管损伤加之全身乏力卧床后血流缓慢引起;
二、抗凝是血栓的基础治疗,可以抑制血栓蔓延与增多,但急性期新鲜血栓有脱落风险,血栓脱落后可随着血液流动到心脏及肺动脉,从而堵塞肺动脉造成肺栓塞,大面积肺栓塞致死率极高;
三、下肢深静脉广泛血栓堵塞血管,引起静脉回流障碍,从而导致下肢肿胀,过度肿胀有可能引起「股青肿」,有截肢风险;
四、血栓越早干预治疗效果约好,随着时间推移血栓逐渐机化进展为慢性,破坏静脉瓣,易导致血栓后综合征,即长期反复肿胀、浅静脉曲张、皮肤溃烂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治疗手段较少,效果差。
急性期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流漂移、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根据肺循环障碍的不同程度引起相应肺栓塞的临床表现,且死亡率高。指南强调:在诊断为下肢静脉血栓的最初 2 年内,即使经过规范的抗凝治疗,仍有约 20%~55% 的患者发展为血栓后综合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