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9-12
原创

首位康复医学技师博士落户绵阳市中心医院

首位康复医学技师博士落户绵阳市中心医院

冯丹玲,香港理工大学医疗科学作业治疗方向博士,今年 7 月入职绵阳市中心医院,也是医院康复专业引进的首位技师博士,2023 年香港理工大学医疗科学学院少数荣获「院长荣誉」的优秀博士毕业生。

尽管是一名刚毕业的应届新生,但在冯丹玲的履历上却展现出了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巧。自本科以来,冯丹玲已在康复医学领域深耕 17 年,奋进拼搏的品质受到多位专业导师的认可,曾在实习和工作期间被多个单位视为重要骨干力量。

不畏挑战,「敢」字当头的坚韧女生

「拒绝舒适圈,路虽远,行则将至」,冯丹玲坦言,这是她在职业追求上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更是她收获成功的重要滋养。

2007 年,青春洋溢的冯丹玲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她的首个重要抉择便是填报高考志愿。在家族浓厚的医学熏陶下,她毅然将所有志愿锁定于医学领域,但非传统临床医学之路,而是投向了当时尚显青涩的康复医学领域。这一决定虽让家人感到意外,但冯丹玲坚信,随着医疗观念的进步,康复医学将日益受到重视,成为患者康复的重要支撑。

随着时间的推移,冯丹玲的远见卓识得到了验证。国家康复医疗行业新政策的不断推出,使得康复医疗的发展前景变得更加重要和清晰,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康复服务,这更加坚定了她对康复医学的追求和深耕的决心。

2012 年,冯丹玲本科毕业,入职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从事儿童康复训练工作。然而,初入职场的她很快发现自己在专业认知上的不足,无法满足患者的广泛性需求。于是,她毅然决定继续深造,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随后,冯丹玲考入四川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的作业治疗学硕士,所有师资力量均来自香港理工大学。「我很幸运在国内康复发展还比较青涩的时候,率先接触到了香港较为先进的康复理念」,冯丹玲说,硕士期间的学习是她在康复领域认识和成长最重要的阶段。

「我第一次了解到作业治疗还细分为了老人、儿童、成人、精神这四类更细小的亚专业。」冯丹玲回忆硕士阶段的学习,每天都在追着时间奔跑,两年 1000 个小时的临床实习,涵盖所有作业治疗方向的亚专业,老师小班带教,日总结、周复盘,循序渐进中她的专业技能得到大幅提升。

2017 年硕士毕业后,冯丹玲作为稀缺人才被引进到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这一次入职冯丹玲充满了信心。身上积累的先进康复理念和超强的实践能力,让冯丹玲一入职就得到了科室领导的赏识和大力支持。入职两年后,冯丹玲牵头组建了作业治疗(OT)二组,以身试教将先进的作业治疗理念灌输给团队,运用于患者,为医院康复治疗水平拓宽了深度,收获了不少患者真挚感谢。

2018 年底,冯丹玲作为医院作业治疗方向的骨干,还被选任作业治疗组组长,参与「排雷英雄」「感动中国 2018 年度人物」杜富国的康复治疗。

稳定的工作环境,出色的能力和潜力,冯丹玲的事业和前景可以说十分开阔。然而她却并没有选择求稳固居。在四年的临床康复治疗工作中,患者病情的多变化与差异化,让冯丹玲逐渐意识到寻找新方法新路径的重要性。深思熟虑后,她又一次选择了辞掉家人、朋友眼中的「铁饭碗」,以一个学生的身份重新前往香港理工大学继续攻读医疗科学(作业治疗)方向博士。

如今学成归来,谈及曾经的决定,冯丹玲表示,没有后悔,没有犹豫,所有的成败都是自己走出来的道路,既已选择便勇往直前。也正因为一次又一次的勇敢尝试和坚定追求,铸就了她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的华丽蜕变。

心系康复,满怀温情的暖心治疗师

首位康复医学技师博士落户绵阳市中心医院

康复治疗作为当下医疗行业的热门词汇,可谓家喻户晓,但大多数人对康复治疗却还仅停留在针灸、推拿、按摩等方式上,而忽略了康复治疗真正的意义。采访中,谈到对康复治疗的认识,冯丹玲的话匣子瞬间被打开,滔滔不绝。

「康复最大的意义,就是一点一点让患者对自己的未来恢复自信和憧憬,不断地化腐朽为神奇,让残缺的生命获得新生」,这是冯丹玲心中的康复治疗,也是她一直在钻研和实践的事情。

冯丹玲所学的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 OT)是康复治疗中的一个亚专业,与关注躯体功能的物理治疗相比,作业治疗不仅关注躯体功能的恢复,还十分关注患者社会「角色」的需求,聚焦生命意义,帮助患者重新整理生活。

22 岁的李丽(化名)自幼患有癫痫,认知障碍使她错失了学龄期正常接受教育的机会,与社会产生了脱节。尽管如此,家人始终没有放弃对她的康复努力。李丽的家人找到了冯丹玲,希望她能提供进一步的康复治疗。冯丹玲根据李丽的具体情况,为她量身定制了一系列认知训练,并通过小组活动帮助她学习社交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李丽逐渐确定了自己的职业目标——成为一名收银员。

冯丹玲深入分析了收银工作的具体要求与李丽的个人能力,相应地调整了治疗计划,并模拟了收银工作的日常流程以及应对紧急情况的训练。为了使李丽能够更加真实地体验工作环境,冯丹玲还积极协调,成功为李丽在医院附近的商铺争取到了实际操作的机会,极大地促进了李丽对收银工作的适应与掌握。

李丽的康复之路,正是冯丹玲将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硕士课程中所学习的先进康复理念,转化为实际操作成果的生动体现。她不仅为李丽提供了真正专业的作业治疗,还为科室内的实习生和进修老师提供了近距离观察和学习作业治疗的宝贵机会,推动了科室整能力水平的提升。

在冯丹玲看来,康复工作既是体力活也是精细活,特别考验人的感知力和洞察力。只要你耐心观察和倾听,学会换位思考,就会发现即使是精神疾病的患者也有其可爱的一面。在采访中,每当谈及如何治愈病人、加速他们康复出院的话题时,冯丹玲的脸上都会流露出满意的笑容。「虽然我的工作很平凡,但是看到病人在我的帮助下开心地回归家庭和生活,我也会感到非常激励和感动」,冯丹玲说道。

首位康复医学技师博士落户绵阳市中心医院

小小的个头,大大的能量,在冯丹玲 17 年的医学道路上,印满了不停歇的足迹。她的辛勤努力也结出了不少硕果,在国际会议上发表了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作为副主编出版了《部队常用康复理疗技术》专著,同时还完成了《PEDRETTI 的作业治疗》《躯体功能作业治疗》等多本专业书籍的翻译与校对工作。

谈及未来,冯丹玲指着笔上雕刻的六个字「热爱可抵万难」,表示将继续聚焦博士论文选题,深入研究神经调控方向的康复治疗,以期找到更优的路径和方法,加速患者的康复之路。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