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能开展心脏手术的医疗机构大多集中在北上广等大型三级甲等医院,全国地市级中能开展此类手术的医院也是微乎其微。对于县级医院而言,要想建立心脏外科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作为中国西部首家县级三级甲等医院的简阳市人民医院,就成功实现了这样一件想到不敢想的事情,如今每年超过 200 例的心脏手术量,令国内同行是啧啧称赞。
中央电视台采访简阳市人民医院心外科
「主任,快点,患者不行了。」办公室的门被毫无预警地推开,随着声音消失,门外的人也随之消失了,坐在办公桌前正在接受采访的简阳市人民医院心外科主任刘健甚至还没有完全站直身体就跑向病房,办公桌上只留下他用来讲解的心脏模型。
20 分钟过去了,刘健方才回到办公桌前,从容优雅地对记者说抱歉,「心脏外科经常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大部分患者只要及时发现和抢救,能够抢救回来。」这就是与死神争抢生命的心脏外科,在十五年时间里,通过一路升级,成为医院的王牌学科之一,更是医院第一个四川省甲级重点专科,荣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的医学科研成果奖状摆放在刘健办公桌后的橱窗里。
万丈高楼平地起
由于心脏外科手术难度较大,对医院各方面的配套条件要求较高,据公开报道显示,2003~2014 年间,我国开展心脏手术的医疗单位从近 500 家增加至 750 家左右,而这些医疗机构大多集中在北上广等大型三甲医院,对于县级医院而言,「建立心脏外科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简阳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徐文革回忆了医院当初建立心脏外科的情形,「当时我们医院引进了刘健主任,对于他提出的条件都大力支持,包括购置设备、手术室建设和人员培训,只要是他提出的要求,我们都满足。」
回想起十多年心外科的发展史,刘健如数家珍,这个由他一手创建的科室,他既忍受了创建时的寂寞,也享受的如今的繁华。
2001 年,时任南阳卫校附属医院副院长、心外科主任刘健在健康报上看到简阳市人民医院招聘学科带头人的信息,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与当时的院长取得了联系,并于当年 3 月份到简阳市人民医院了解医院情况,「当时我只看了影像大楼一个地方,就决定过来,影像大楼的布置合理前卫,CT、磁共振、彩超在一个大楼,设备也很尖端,当时四川省的其他医院,包括河南省的其他医院,都找不到这么好的影像中心。」于是刘健决定到医院建设心脏外科。他将医院为他从胸外科、神经外科、骨科挑选出来的两名主治医师、一名医师带到自己所在的南阳卫校附属医院学习了大半年的时间,直到当年 7 月份,刘健才正式到医院就任心脏外科主任,并将 8 月 2 日定为心脏外科的建科日。
建科后,医院开始为心脏外科配置硬件、耗材、药物。但一直到 9 月份,科室乏人问津,医院甚至都想出了在客车椅背打广告的方式,但显然没有人敢成为第一个「试验品」,刘健回忆,尽管有患者来医院咨询手术价格,但就是不住院。
直到 9 月中旬,科室收治了第一例住院患者,「患者是医院保卫科科长的熟人,是一个 30 多岁的男性患者,患有联合瓣膜病变,三个瓣膜出现了问题,最起码要换两个瓣膜,修一个瓣膜。」刘健介绍,当时患者也去了其他医院,由于病情较重被拒收了。
是否将这名患者作为突破口,刘健和医护人员纠结了很久,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教授都劝刘健,第一例手术应该找病情较轻的,而这个患者病情重,手术复杂,手术风险太大了。但最终他们别无选择。
「第一例手术一定要保证一举成功,否则来自的社会的、院方的、科室内部的压力都会让科室难以跨步。」刘健和科室医护人员压力巨大,为了保证患者最起码 95% 以上能够下台,评估患者病情,刘健认为手术时间可能会比较长,而新的医护团队的合作也缺乏磨合,更会增加手术时长,如果采用传统采用体外循环机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越长,患者缺血时间越长越危险,为了降低风险,刘健采取了心脏不停跳手术,2001 年 10 月 15 日,经过约 6 个小时手术,简阳市人民医院心外科自建科后完成了第一例手术。
自从这一例手术成功后,心脏外科开始源源不断接收患者,手术量快速增长,2002 底手术量接近 100 例,与当时的省人民医院手术量在伯仲之间。
追求卓越不停歇
「不仅要有,还要有特色」这是刘健对心脏外科发展的要求,也是医院学科发展的战略,因此心脏外科在手术种类逐渐丰富的基础上,还一直在追求卓越和创新的路上马力十足地奔跑。
第一例手术刘健和他的团队采用了心脏不停跳手术,是一种少创的尝试,2001 年,这项手术在国内刚刚开展 5 年,该技术比无血的心脏难度要大,在国内并不盛行,但刘健认为该技术对患者的伤害更小,以此打响的漂亮开场也奠定了心脏外科在微创、少创的路上一路追求卓越。
当正中开胸还是心脏手术的主流时,对一些简单的直视手术,刘健和团队已经在开始做腋下切口;而当大家开始尝试做腋下切口的时候,国内个别大医院又开始了出现了对先心病的经胸封堵手术,其研发背景主要是针对先心病介入治疗不足和弊病。
据刘健介绍,当时治疗先心病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常规的体外循环下的直视手术,该手术切口大,创伤大,另一种方式是介入治疗,通过股血管穿刺建立轨道,放入封堵器,但是对于室间隔等操作比较复杂的手术,因轨道建立比较难,时间较长,X 光的辐射伤较重,成功率也比较低。
先心病「经胸微创封堵术是在胸部做一个 1~2 公分的切口,比传统的切口小 10 倍左右,不需要进行体外循环。与传统的介入手术相比,因为是直接在心脏表面穿刺建立轨道,和心脏缺损的地方接近了,不仅适应症拓宽了,操作时间也缩短了,更重要的是整个手术过程中患者和医生都不像介入治疗那样要经历较长时间 X 光照射的过程,避免了放射性辐射伤的可能性。这是一项先心病治疗的革命性改变。刘健注意到这一动向之后,就开始着手进行各项准备工作。2009 年 7 月份,心脏外科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的指导下成功开展了第一例先心病经胸微创封堵手术,继而开始独立开展这项国内最新微创技术。到目前科室已经做了 147 例经胸封堵手术。
在此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去年下半年,心脏外科又成功引进了全程超声引导下先心病经皮介入封堵,将原来需要在导管室进行的先心病经皮介入手术放到普通手术室来做。「主要是考虑到传统介入手术没有胸部切口,创伤更小,但要在 X 光照射和引导下进行,并非十分完美」。刘健表示,普通手术间没有射线装置,在超声引导下与介入手术一样通过皮肤穿刺血管对先心病进行封堵,同样没有胸部手术切口,除了术中不接触放射线外,其另外的好处在于:一旦这种微创治疗不能成功,可以立马更换为经胸微创封堵或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修补手术,患者无需承受日后二次麻醉、手术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这就是科室为先心病患者制定「三级阶梯式手术方案」,这种方案,给了每个患者两次微创手术得以治愈的机会,避免患者需要来回奔波,多次手术。「微创和少创已经成为我们心脏外科的一种技术特色。」刘健总结到。
「离成都这么近,要想吸引患者,将心脏外科做好,就要有自己的特色。」刘健骄傲的表示,布加综合征根治术,就是他们科室最引以为傲的手术方式之一。
由于布加综合征是一种心外科、胸外科和普外科交接部位的疾病,目前国内布加综合征也有不同的科室在开展,治疗方式各不相同,而与介入治疗和分流手术相比,布加综合征根治术可以直接去除原发病灶,但是因为术中可能会面临大出血的风险,手术风险较大,目前国内进行根治术的人不多,最有名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忠镐。目前国内布加综合征根治手术者多采用自体血回收机回收回输,也就是将术中回收的血洗一遍,然后输回患者体内,这样可以明显减少异体血输注量。「但是这种通过自体血回收机洗过后,只剩下红血球,缺少血小板和血浆蛋白等止血和基本生命物质,如果出血量太大就不安全。」刘健提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采取的是肝素化后自体血回收回输技术,就是在术前经静脉注射肝素,使全身肝素化。这样,术中所有出血就可以随时回收并回输至右心房,保证无明显失血,因此,这种术式术中一般不需要输异体血。该项技术在 2002 年取得了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据刘健介绍,目前四川省还没有其他的医院开展该项技术,他表示,「希望我们的特色技术能够为全省患者、甚至全国患者服务。」
医院占地 3.39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15.2 万平方米(在建 6 万平方米);编制床位 1600 张;在岗职工 2045 人(含住培学员 137 人),其中正高 43 人、副高 177 人、硕士生导师 1 人;博士 9 人,硕士 102 人;医院资产总值 8.78 亿元。2015 年门急诊 89 万人次,出院 5.9 万人次。
肾病内科是医院特色专科,是四川省医学重点专科建设、四川省县级临床重点专科-血液透析建设、资阳市医学重点专科、资阳市血液净化中心、资...
消化内科原系内科于 1998 年成立的内一病区消化专业组,马俊清、廖火良为先后科室负责人,2001 年消化内科专业组与心内科、肾病内科同一...
2001 年 3 月,简阳市人民医院引进河南省南阳市心脏外科疾病研究治疗中心主任刘健主任医师作为心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经过必要的专业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准备,2001...
医院于 1964 年开设肿瘤门诊,1971 年成立肿瘤科和肿瘤研究室,设立肿瘤病床,1991 年肿瘤科被内江市卫生局批准为内江市重点学科。2002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