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8-18
原创

92 岁老人手术台上听着戏曲换上「人工股骨头」

家住江宁的毕奶奶已经 92 岁高龄,最小的儿子也已至花甲之年。毕奶奶也曾风华正茂,而今听力减退明显,有时还会「犯糊涂」。

一天夜里,老人家自己走出门后跌倒在地,由于是深夜,一时无人发现,最后被路人拨打 120 送至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急诊。

逸夫医院急诊陈彦医生仔细询问老人病史,经过检查后发现老人右侧股骨颈骨折。急诊科第一时间给予相应治疗,并请骨科会诊,同时联系公安部门寻找家属。

髋部骨折

以股骨颈骨折为代表的髋部骨折,又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它高发于老年人群;二是由于老年人自身基础疾病较多和卧床并发症发生率高而容易致死。

因此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病人,除伴有严重基础性疾病或无法耐受手术者外,均主张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

手术中医生放戏曲给她听

经过一夜寻找,毕奶奶的家属终于找到了。

与家属沟通得知,老人几年前因为胸椎骨折已经在逸夫医院骨科做过一次手术,因此当谈到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式时,完全同意和理解手术的必要性和风险。

经过两天的术前检查排除了手术绝对禁忌、评估手术风险后,逸夫医院骨科覃健主任决定为毕奶奶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

毕奶奶进入手术室后,可能是由于陌生环境和疼痛刺激的原因,老人始终不能很好配合,也没有办法跟医护人员有效沟通,使得麻醉过程变得困难,同时也增加的麻醉和手术的风险。

这个时候,骨科魏医生想起,他在术前的几次查房中看到毕奶奶的儿子在给她看手机上的戏曲表演时,毕奶奶会表现的相对安静。

于是魏医生立即拿出手机,放起了戏曲节目。果不其然,老人听到了熟悉的旋律,立即安静了下来,也能够比较好的配合完成麻醉操作。

很快,麻醉成功,骨科覃健主任从手术开始到缝合结束仅用半个小时就完成本次手术,显著降低了手术和麻醉的风险。

92 岁老人手术台上听着戏曲换上「人工股骨头」
92 岁老人手术台上听着戏曲换上「人工股骨头」
为安抚老人,手术中医生用手机给她放起了戏曲节目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第三天下床行走

逸夫医院骨科覃健主任介绍,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允许患者早期负重进行功能锻炼等优势,能够避免长期卧床并发症危及老人生命,提高生存质量,是高龄人群髋部骨折的良好选择。

92 岁老人手术台上听着戏曲换上「人工股骨头」
毕奶奶术后 X 线显示关节假体位置良好
92 岁老人手术台上听着戏曲换上「人工股骨头」
术后第三天毕奶奶可以在辅助下行走

老年人要预防髋部骨折

覃健主任介绍,老年人是股骨颈骨折的高发人群,主要与老年人肢体协调能力下降易跌倒及常患有骨质疏松致骨强度下降等因素有关,老年人注意以下三点可有效预防股骨颈骨折的发生:

1、注意防滑、防摔倒

老年人在雨雪天气时应该尽量少出门,若要出门应该做好防滑措施,如穿跟脚且防滑的鞋、拄拐杖;居住环境中应做好防滑措施,以免跌倒;对于高龄老人,身边要求有人随时照顾。

2、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

老年人应该多进行户外活动,接受较多的阳光照射,并口服钙剂和活性维生素 D,预防及减轻骨质疏松。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应及时、正规的抗骨质疏松治疗。

该文章同步收录于:丁香园 App【骨科】板块,可下载「丁香园 App」前往查看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