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03-09
原创

头疼眼胀非小事,青光眼致盲不可逆,五大类人群需注意!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和排名首位的不可逆致盲性疾病,其发病隐蔽,早期难以发现,故被称作「盗走光明的小偷」。

目前,全球约有超过 6000 万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今年预计将达到 7960 万,其中 1120 万人最终可能发展为双眼盲。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见到的青光眼类型繁多,临床表现也不一样,大致分为四类:原发性青光眼(包括闭角型与开角型)、继发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和混合型青光眼。

五大类人群易患青光眼

年过四十即需定期检查

任何年龄都可能患上青光眼。尤其是 600 度以上的高度近视或远视、有青光眼家族史、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40 岁以上的这 5 类人群属于高风险人群,应定期到医院做青光眼的相关检查,以排除或早期发现青光眼,及早治疗。

我们的眼睛就像相机,最重要的部位是「底片」,也就是我们提到的眼底视神经区域。青光眼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是眼内压升高压迫视神经,引起视功能丧失。青光眼的眼底检查主要是看视神经、黄斑、视网膜血管及周边视网膜情况。

江门爱尔新希望眼科医院赵春阳院长提醒你:正常人 35-40 岁阶段至少进行 1 次全面的青光眼检查,40 岁以后每隔 2-3 年检查一次,50 岁后每隔 1-2 年检查一次,60 岁后每年检查一次。

头痛眼胀不能小视

或是青光眼发作表现

「头痛难忍,以为是脑神经的毛病,没想到是青光眼!」

「眼睛突然发红、胀痛、视力急剧下降,检查发现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居家时间长,烦躁易怒,没想竟诱发青光眼!」

赵春阳院长表示,青光眼发作时主要表现有眼胀、视力下降,严重者伴随同侧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因有时发病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都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从而丧失了一部分的视力甚至失明,这是我们为医者最不愿意看到的。」

目前,大众多居家防疫,赵春阳院长教大家一个简单的自测方法:通过自己检查视功能,比较双眼的视野范围;触摸一下两侧眼球的硬度是否一致和相应青光眼发作的症状判断是否患上了青光眼。

当出现这些情况时,患者应保持冷静,避免情绪波动等加重病情;与此同时,家属应该联系就近医院就诊;就诊期间做好患者及家人防护,带好口罩、勤洗手。

青光眼患者居家:

应保持情绪稳定,适量运动

过分担心、忧郁、愤怒、紧张不安、过度兴奋等情绪波动都是导致青光眼的原因,青光眼患者居家一定要保持心态平和,情绪良好。与此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不一次性大量饮水;每天做适量运动,但要避免过分弯腰、低头、屏气、负重等活动。

青光眼患者还应避免长时间在黑暗环境中看电影、电视、玩手机或长时间持续读写,应适当休息,用眼时保持充足光照,避免由于暗环境瞳孔散大而激发青光眼发作。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