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2-28
原创

跨千里传道解惑,求医路柳暗花明

跨千里传道解惑,求医路柳暗花明

从辽宁到浙江,纵跨中国南北。余女士慕名前来求医时,还带着她在辽宁当地医院主诊医生的手写信。这位医生曾在白内障研讨会上听过赵云娥教授关于真性小眼球的课程分享,认为「很接地气,很理性,很实战」。当她发现余女士的复杂情况与赵教授分享的病例较为相似时,为了让余女士得到更有效的治疗,便写信介绍她转诊到浙江省眼科医院杭州院区。

57 岁的余女士自幼视力就很差,15 年前在多家医院接受过治疗,然而当时的手术仍没能挽救左眼的视力,她仅靠右眼独眼生活。半年前,余女士的右眼突然出现了视力下降,此后又出现畏光流泪、眼痛眼胀等症状。余女士的女儿对此十分担心,陪同而来时再三嘱托:「一定要治好这只眼睛,不能再让它失明了!」

赵云娥教授感受到了这份期盼的重量,对余女士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检查结果显示余女士的右眼是罕见的真性小眼球(眼轴仅 16 mm,而正常情况应在 22-24 mm)、恶性青光眼和成熟白内障,三重情况叠加导致治疗难度大幅度提升。赵云娥教授团队几经讨论,针对性地做了「分步走」的手术设计,即第一步先完成白内障手术,恢复其右眼视力,再进一步观察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第二次手术。

跨千里传道解惑,求医路柳暗花明
赵云娥教授在手术中

在成功完成第一次手术之后,余女士的视力便有所提高。然而,患者的青光眼没有得到控制,为了余女士更长远的眼健康,赵云娥教授团队在仔细评估她的情况后,又开展了第二次复杂的青光眼手术,最终控制住了其右眼的眼压,术中术后无任何并发症。

赵云娥教授几乎每天亲自去查房,还叮嘱医护们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的变化。白内障专科的管床医生与值班医生们一有空就去查看余女士的情况,同时也关心着她的生活状态与需求。经过两轮手术和术后的精心护理,余女士在住院期间右眼裸眼视力达到 0.06,矫正视力达到 0.12,眼压正常。

跨千里传道解惑,求医路柳暗花明
术前的右眼检查照片
跨千里传道解惑,求医路柳暗花明
出院时的右眼检查照片

0.06 到 0.12 的视力,这对正常视力的人们来说其实还是较差的低视力。然而,罕见的真性小眼球由于眼轴特别短,会导致患者极其严重的高度远视和弱视。作为一个原本不曾得到矫正的高度远视患者,余女士在拥有这个新视力后,开启了一个新视界。

在余女士返回辽宁后,赵云娥教授同她的主诊医生也保持着联系,持续关心着她的复查情况。「我们要做一个有温度,有爱心的医生,愿意把时间交给患者。」赵云娥教授一直以来秉持这一理念,希望用自己的专长帮助更多的患者,力求不辜负每一个不远千里而来的患者。 

文字:包单霖、江帆

编辑:孙佳欢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