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电子科技大学医院沙河校区,有这么一位年轻的女医生,她立足本职、恪尽职守,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本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在时代的召唤和人民的需要中砥砺前行,书写着无愧于医者的精彩篇章。她就是电子科技大学医院沙河中医康复科主治医师李杨。
李杨:沙河中医康复科主治医师
2020 年新冠疫情进入到我们的生活,疫情防控变成了老百姓生活的新常态。由于防控的要求,医院的医疗业务工作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而从 2019 年至今,李杨医生的门诊量却不减反增,逐年翻番,到底李杨医生有什么秘诀呢?
2021 年十二月的一天, 69 岁的赵阿姨找到了李杨医生。赵阿姨患有带状疱疹伴有面神经炎,在某三甲医院诊治两周无效后来到了电子科技大学医院沙河中医康复科。赵阿姨原本就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病,而这一次的带状疱疹造成了面瘫,赵阿姨口眼歪斜,进食饮水困难,半边脸布满深红色的疱疹。神经痛如刀割、如火烧,昼夜不休地折磨着赵阿姨,让她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赵阿姨拉着李杨的手说:「李医生,我相信您,您给我说句实话,我是不是治不好了?」听了这话李杨心里一紧,是既心酸又心疼。李杨看到患者这么痛苦,安慰赵阿姨道,「阿姨,我们一起努力,我一定会尽全力给您治疗」。
李杨仔细检查后给赵阿姨制定了详尽的诊疗方案,在精准用药和针灸疗法的双重作用下,到了第八天,赵阿姨的面部竟然完全康复了,但是神经疼痛依然很剧烈。李杨又重新仔细为患者把脉、察舌、查体,决定要给患者更改方案。那几天李杨愁眉苦脸、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苦思冥想、翻阅资料,终于第三天晚上确定了新的方案,筛选确定了三味药,「当时我自己还是感觉很忐忑,患者已经被病痛折磨 20 多天,身体已经很差,情绪也濒临崩溃,我这步棋要是走错岂不是雪上加霜」,李杨回忆到。但是作为医生的,李杨不能退缩,她反复确认、思考,与家属沟通后确定了第二步的治疗方案。
李杨给赵阿姨开了药在科室里现熬现喝,她每隔半小时就观察一次赵阿姨服药后的反应。患者吃了药后半小时没有加重不适,又喝了一杯。此后赵阿姨逐渐停了止痛药,又吃了 7 服药,扎了一周针,赵阿姨彻底康复了。
李杨微笑着说,「其实我没有什么秘诀,非要说有什么秘诀那就是医生一定要有用户思维,要站在病人角度去思考问题,深入挖掘患者需求,针对患者制定差异化的个体化方案,为患者提供超出其期望的增值服务。对待患者不能都是流程化,不能吃大锅饭,制定诊疗方案要用心。另外治病不仅需要医生的努力,更要邀请患者和家属参与治疗,再好的治疗方案只有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只有对待患者像亲人般的耐心付出,把疗效放到第一位,才能得到患者的认可。患者就是我们最好的代言人。
习总书记曾经说过一句话,「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路虽弥,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作为医生,我们不仅要看病,还要把患者作为平等的人,知心的朋友来对待,既要治病也要治心。
李杨医生有好几位患者家在外地,只有周末才能来看病,李杨就放弃周末的休息时间,安排每周周日加班为周内不方便的患者看诊,加班加着加着就成了习惯。口口相传,周末错峰来找李杨看病患者越来越多。
「看了很多病人,患者朋友给了我太多感动,他们把我当亲人,你说,我能不努力吗?」李杨动情地说。坚持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数年如一日地付出。李杨想给更多的人提供健康帮助,助人为乐的同时也通过大量的病例和反馈,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医疗水平,「每次看到患者服药后的正向反馈,感受到自己能够帮助别人解决痛苦,那种幸福感是其他物质层面的东西无法取代的」。
「很幸运遇到李医生这样的好大夫。为人温和,医术高超,对我们病人有爱心有耐心。在遇到她之前我都觉得活着没意思,经过她的治疗,我好多了,现在精神也好了,活得也得劲了。我要为这样敬业的医生点赞!」患者包阿姨对李杨医生赞不绝口。
包阿姨长期受头痛的困扰,头部胀痛 30 多年了,花大价钱去北京的大医院也治过了没有效果,已经想放弃治疗了,无奈之下被侄女带来找李杨医生看病。李杨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包阿姨的场景。
2020 年十一月,包阿姨的侄女带着她来到中医康复科找李杨医生看病,当包阿姨看到来的地方是一家不起眼的大学校医院,和高大上的三甲医院有着天壤之别,阿姨一脸不屑的样子,根本不愿意和李杨医生交流。李杨医生没有生气,她一边安抚包阿姨的情绪一边耐心地询问病情。短短十来天的时间,包阿姨吃了四付药就觉得头痛减轻了许多,来复诊的态度也发生了 180 度的大转变。经过李杨的精心调理,包阿姨的头痛症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包阿姨也成了李杨的忘年交,她经常专程到医院看望李杨,有一次还带来了她拿手的红烧肉。李杨把美食分享给了科室里的同事和患者朋友们,大家都从内心深处为包阿姨的康复感到高兴。
「有问必答、耐心解释、笑脸相对、温暖人心」这是患者们对李杨最朴实的评价。每当遇到病人和家属有疑惑,李杨都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解释;每次看到病人恢复健康,脸上露出笑容,把病人视如亲人的她都会感到由衷的高兴。良好的医德医风和专业的医术,让李杨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
李杨谈到,「看病本身就是拔苦、行善,做一名好医生和做一名好党员从来都是统一而相辅相成的,两个身份只是我的 A 面和 B 面。作为一名党员,我很自豪,做为一名可以为人民拔苦的医生党员我更加自豪!」
李杨不仅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作为第二党支部的支部委员,她还经常和支部书记一起,组织党员走进社区、走进沙河校区老年健康之家. 晚晴园开展义诊,为老同志们提供健康咨询、免费诊治。她还积极参与医院组织的乡村振兴送医送药进村寨的公益活动,为藏区百姓送去关怀和温暖。
李杨进取而不张扬,付出不求回报。从医十余年,初心如磐,凭借责任心和亲和力赢得了同事和患者的一致好评,用自己默默奉献的真实行动温暖着患者的心灵,感染着身边每一位同志。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