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六旬的患者老刘(化名),几年前开始莫名其妙地「坐立不安」,手舞足蹈没有一秒钟能停下来....
年近六旬的患者老刘(化名),几年前开始莫名其妙地「坐立不安」,手舞足蹈没有一秒钟能停下来。
患者自述:「我控制不住我自己乱动,每天睁眼站到睡觉」
由于「晚上睡眠很差,入睡困难。」患者曾到当地医院就诊服药后,情况有所好转。但 2017 年开始,患者渐渐感觉背部肿胀难受,右侧身体不太受控制,出现手臂麻木、腿脚不稳、走路时往左边倾倒等症状。
视频中的患者完全无法静止站立
两年前,至树兰(杭州)医院精神卫生科李旭娟副主任医师处就诊,李主任介绍:「患者最开始被考虑为脊椎病,后来经过全院 i-MDT 会诊,也考虑过是精神科的「躯体形式障碍,虽然对症治疗后,病情稍有好转,可右侧肢体运动障碍仍未得到缓解。」
于是李旭娟副主任医师为患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诊疗思路与方法。
李旭娟副主任医师介绍:「之前诊治基本排除了舞蹈病,肝豆状核变性,帕金森等神经疾病,现在看来,患者更像是药物引起的一种迟发性运动障碍(TD),虽然确切的药名记不清,但从患者的表述看像抗精神病药,不遵医嘱服药或者擅自突然停药都有可能引发药物副作用——锥体外系综合征。
这一疾病有一些「近亲」,例如帕金森病、舞蹈病以及肌张力障碍等。
树兰医院精神卫生科与神经外科在功能性神经疾病方面有很深的交流与合作,曾借助 DBS 外科治疗手段帮助厌食症少女、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成功控制症状。
深部电极置入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作为新技术在帕金森病、强迫障碍、厌食症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在难治性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冲动控制障碍,网络成瘾等精神疾病也有开展。
锥体外系是指锥体束以外的运动传导径路。锥体外系疾病是指一组以大脑基底节为主的锥体外系病理改变引致的独特的运动疾患。
主要表现包括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及类帕金森症等,其中静坐不能是一种不安及紧张感,通常迫使患者不停活动,而肌张力障碍对患者造成高度的躯体及精神痛苦。
今年 8 月底,树兰医院神经外科特聘专家、上海瑞金医院孙伯民教授和神经外科胡华主任医师为患者会诊,并制定了详细手术方案。
主要是利用 MRI 及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方法, 将刺激电极植入丘脑底核 (STN) 和 Vim 核, 术中予以高频刺激,根据刺激效果和副反应的出现情况,确定电极的最佳位置,改善锥体外系疾病的震颤、僵直、运动缓慢等主要症状。
术后, 患者情况良好,可以自然坐下、站立以及行走,晚上入睡也不再依赖药物了。
精神卫生科李旭娟副主任医师提醒: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要遵医嘱,从小剂量开始,尽可能缓慢加药,避免长期大剂量用药,同时停药时也要尽可能缓慢减药,不可突然自行停药。
一旦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应将抗精神病药物减量,必要时考虑停药。
作者介绍
孙伯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
擅长:手术治疗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厌食症等疾病。
1986 年开始从事功能神经外科,1994-1999 年在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医学中心功能神经外科中心进修、学习功能神经外科。1999 年回国后率先采用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及手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等精神疾病。
近年来在国外专业杂志发表专业论文二十余篇,四十多次在国际专业学术会议大会报告,并于 2005 年担任过第 13 届世界神经外科大会精神外科分会主席。目前担任亚洲功能神经外科学会主席,世界立体定向及功能神经外科学会常委、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合会功能神经外科分会常委,国际重建神经外科协会秘书,中国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胡华,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
擅长:颅脑外伤、脑和脊髓肿瘤及脑血管病变的手术。2016 年起在权威专家指导下进行 DBS 手术治疗脑功能性疾病。
曾担任浙江省神经外科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药理学会神经药理专业委员。1990 年起在浙医二院神经外科工作 25 年。2006 年晋升主任医师,2008 年完成美国的博士后研究。
李旭娟精神卫生科,副主任医师,硕士。
浙江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浙江省精神卫生专科联盟双相障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会双相障碍学组副组长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会青年委员
浙江省预防医学会双相障碍学组委员
浙江省首届优秀青年副主任医师称号
浙江大学优秀带教老师
2001 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同年至浙一医院精神卫生科工作。2017 年 2 月至树兰(杭州)医院工作。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临床一线的精神心理疾病诊疗、预防和教学科研工作。熟练掌握精神科常见病的诊治,耐心对待每一位患者。对精神科疑难疾病的诊治具有相应的解决能力。教学经验丰富,参加浙江大学举办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成绩合格,获得住院医师规培师资证书。临床与科研相结合,主持及参与厅级课题 10 项,以第一作者发表 SCI 文章 4 篇,第二作者发表 2 篇,国内一级刊物发表文章 10 余篇。
擅长于对睡眠障碍、焦虑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诊疗,及青少年早恋、厌学、网络成瘾等情绪行为问题的心理干预。
*声明:本内容仅代表文章来源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不构成实际治疗建议。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