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家里的顶梁柱,我不能倒下,不能生病。」
邢先生(化名)是一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患病二十多年几乎就是住在医院,「无止境的输血、反复活动性出血、无止境的等待配型骨髓」一直在困扰着他和他的家庭。
「工作时动不动就头晕、乏力,稍微不注意就出血、感染已经把整个人的精气神都折腾空了。」多年来,邢先生反复到各大医院就诊,光是等待骨髓配型就不知道等了多久。除此之外,骨髓移植的高昂费用也让本不算富裕的家庭望而却步。「我是家里的顶梁柱,家里老婆、孩子都在等我开工资、吃饭,我不能倒下,不能生病」。成年人的不甘、现实的无奈时时刻刻都考验着这个铁打的汉子。
近日,在阜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的帮助下,他终于摆脱了多年来的窘境,能够有机会再次撑起家庭的顶梁柱。
血液肿瘤科主任潘登介绍道,邢先生获益方案为「抗胸腺球蛋白(ATG)联合环孢素(CsA)」的免疫抑制治疗(IST)。自 1981 年一项临床研究证实了抗胸腺球蛋白(ATG)为基础,多年来全球多家大型医疗机构相继开展相关试验,终于确定了 IST 治疗 SAA 的新时代。伴随着各大权威指南及我国相关专家共识的落地,IST 治疗 SAA 在我国多地展开。
输血依赖、出血、反复感染或生活/活动受影响的 SAA;无同胞供者的 SAA/VSAA;以及年龄>35-50 岁的 SAA/VSAA。我国专家共识推荐,年龄>35 岁的 SAA 患者及年龄虽 ≤ 35 岁但无 HLA 相合同胞供者的 SAA 患者,首选 ATG 联合 CsA 的 IST 治疗。
1、患病时间越短,疗效越好;
2、病情较轻,疗效较好;
3、网织红细胞绝对值>25×10^9/L 且淋巴细胞绝对值>1.0×10^9/L 疗效好;
4、染色体异常+8 或 del(l3q) 疗效好;
5、存在阵发性水慢性血红蛋白尿克隆疗效好;
6、端粒长度不能预测血液学反应,但长端粒组 IST 后总生存率高。
很多患友就是因为顾虑相关情况错过了更好的治疗方法,继续无止境的等待适合移植供者。血液肿瘤科主任潘登表示「紧跟国内外相关方案,详细对比、了解研究相关优劣,才能使患者获得最佳疗效」。
阜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成功开展「ATG 联合 CsA」的 IST 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为阜阳市无移植条件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提供了治疗选择。该技术的成功开展,也得益于患者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高度信任及医护之间的团结协作。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