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03-02
原创

超 3 亿人患病,却依然被称作『罕见』

2 月的最后一天,本是你我生命中再普通不过的一天。

但对于罕见病群体来说,却意义非凡。

因为这一天,叫国际罕见病日。

每年 2 月的最后一天是「国际罕见病日」,今年的主题是「Share Your Colours」,寓意是:点亮你的生命色彩,遇见不罕见的爱。

泡泡男孩,让家庭不堪重负

毫无抵抗力,多病齐发。

2021 年 8 月,一张诊断书如晴天霹雳一般打破了小宇一家的幸福生活。

小宇因不明原因的咳嗽、呕吐、发烧,被家人带到当地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他为脓毒症、重度肺炎、淋巴炎、免疫缺陷、急性肠炎。这一连串的病名将小宇爸妈吓得两腿瘫软,奶奶也因心疼孙子而病倒在床。

重症监护室的 20 天治疗效果甚微,虽然被定为特级护理对象,运用了呼吸机、特效治疗药等,小宇的病却依然不见好转,甚至被下了病危通知书。

人财两空,还是拼死一搏?

「砸锅卖铁也要救娃!」小宇爸爸红着眼睛说。妈妈整日以泪洗面,爸爸一夜竟然白了头!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被疾病压得透不过气来。

是人财两空,还是拼死一搏?小宇爸妈毅然选择了后者。小宇一家来到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儿内二科(血液肿瘤科)。

超 3 亿人患病,却依然被称作『罕见』

诊断明确,有效治疗

很快真相大白,小宇被确诊为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SCID)。这是一种基因异常导致的罕见病,患者没有任何免疫力,外界一点「风吹草动」对他都可能是致命的。在没有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前,为了避免感染,小宇需要一直生活在特制的无菌塑料仓里,所以他被称为「泡泡男孩」。

儿童血液肿瘤科团队对小宇的治疗高度重视,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来自脐血库的非血缘脐带血输入到了小宇体内,逐渐生根发芽,「泡泡男孩」小宇总算度过了第一个难关。

在儿童血液肿瘤科有很多像小宇一样的罕见病患者,经过长期的治疗,他们甚至和医务人员成为了朋友、家人。

「希望更多罕见病患者被关注,被看见,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潘凯丽主任如是说。

超 3 亿人患病,却依然被称作『罕见』

灵魂砍价,竭力守护鲜活的生命

两年前的那场灵魂砍价让很多人记忆犹新,医保局和药企的代表经历了艰难而焦灼的谈判,终于确定了最终价格。而彼时的双方代表都快要落泪。

医保局一再争取,企业几经努力,为的就是每一个小群体都被看见。因为,其实罕见病并没有那么罕见。

罕见病,其实并不罕见

「月亮的孩子」、「瓷娃娃」、「花季杀手」、「木偶人」,这些看似美丽的名字,其实都代表着一个个残酷的罕见病。

超 3 亿人患病,却依然被称作『罕见』
图片来自:央视新闻

全球有超过 3 亿人患有罕见病,共有 10867 种不同的罕见疾病,包括我们熟知的血友病、瓷娃娃、白化病、戈谢氏病、渐冻症等。其中 72% 的罕见病是遗传性的。不幸的是,70% 的患者在出生时或者儿童期已经发病。其中约 30% 的罕见病儿童寿命不超过 15 岁。

更让人揪心的是,罕见病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导致诊断难、治疗难。只有约 5% 的罕见病有相应的治疗药物(「孤儿药」),超 60% 的患者甚至于无法得到明确诊断。

我国人口基数大,各类罕见病患者占比虽小,但绝对数已达 2000 多万。而每一个罕见病患者背后都是一个破碎的家庭。

超 3 亿人患病,却依然被称作『罕见』
图片来自:央视新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国家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重视,政府各个部门对罕见病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18 年 5 月,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包含了 121 个病种,这是中国罕见病事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标志着国家解决罕见病患者用药可及问题的决心。

如何预防罕见病

根据发病特点,在婚育之前做到以下四点:

■ 避免近亲结婚

■ 进行遗传咨询

■ 尽量避免高龄生育

■ 做好产前诊断

陕西省儿童罕见病诊治联盟

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于 2019 年 2 月成为全国第一批罕见病诊疗协作网成员单位,是全国 5 家入选的省级妇幼保健机构之一。

儿内科于 2019 年 7 月牵头成立「陕西省儿童罕见病诊治联盟」,在全省范围内提高儿科医生对儿童罕见病认知水平,提升儿科医生诊治能力,疏通患儿就诊途径,改善罕见病患儿诊治现状,积极推动我省儿童罕见病诊疗水平。

罕见病是人类命运的共同体,它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有 80% 的罕见病是由于基因缺陷所导致的遗传病。只要生命还在繁衍,就有发生罕见病的可能。

罕见病患者不仅要遭受病痛的折磨,还要面对治疗难、用药贵、无法融入社会等问题。他们需要的不仅是伸出援手,甚至有时候只是不异样审视,开始多一点了解,都是最大的善意。

希望通过持久的努力,让罕见病变得更罕见。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