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曾在解放军 309 医院和北医三院担任过主任职务的马朋林教授来到贵黔国际总医院,开始从零起步建设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如同 40 多年前选择重症医学作为从业方向一样,他这次的选择依然充满挑战,但随着科室在短时间内就冲进复旦排行榜西南区的前六名,证明他又一次在人生的新起点上打出了一记 ACE 球。

正如马教授此前与丁香园交流时所说的那样:年轻医生在选择求职方向时,不要自我设限,选择一个好的平台会让自身发展如虎添翼。

丁香园:您曾师从陈德昌教授,全程参与并见证了中国重症医学科的发展历程,在此过程中可谓著作与荣誉等身。您当初选择投身重症医学这一领域的契机是什么?以及在参与建设的过程中,有哪些事情是最令您难忘并一直激励着您探索前行?


马朋林主任:相对其他科室,重症医学科是一个诞生较晚的新生学科,美国于 1950 年代建立起重症医学科,而中国重症医学科的起点则是陈德昌教授于 1981 年在协和医院首次建立起一个由两张病床组成的 ICU 病房。

随着重症医学科的逐步发展,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1980 年代末,国家规定二甲及以上医院必须设立 ICU,当时我所在的解放军 309 医院积极响应了国家的要求,开始筹建重症医学科,自那时起我便踏入了重症医学的领域。

当时我是麻醉学硕士,转而选择重症医学其实并非主动而为,而是领导分配任务的结果。但进入到这一领域后,发现面对重症患者时,自己存在很多知识盲区,因此萌生了继续深造的愿望。经过努力,我顺利考取陈德昌教授的博士研究生,来到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开启了一片新的天地。

在从事重症医学临床与研究工作的过程中,有许多病例令我记忆犹新。比如一位来自河北石家庄的患者因为急重症胰腺炎被送往协和医院急诊,而后又转到重症医学科,并由我管理。这位患者的年龄和我是同龄人,当时都是 30 多岁,已经发生了多器官功能不全和衰竭,在生死边缘徘徊。在我和同事的努力下,经过近 40 天的拉锯,终于为患者赢得了生机。

这一病例令我得到极大鼓舞,自己掌握的重症医学知识真的能够挽救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当然,在我的从医经历中,并非每一例患者都是如此成功,也经历过许多救治失败的打击。但正是成功病例的激励和失败病例的鞭策,使我在这个守护患者生命的医学领域愈钻愈深,至今仍有浓厚的兴趣。

丁香园:您曾经在解放军总院、北医三院等知名医院工作,并取得了优异的成果,本可以安心退休,但您却选择离开舒适区,来到了贵州,来到贵黔国际总医院,继续深耕重症医学学科,是什么促使您做了这一决定?


马朋林主任:这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问题,我之所以来到贵黔国际总医院这类管理运营机制相对灵活的医院,坦率讲其实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众所周知,医学并不属于纯科学的范畴,在诊疗过程中,充满着不确定性。很多时候,患者预后的好坏与医生的经验息息相关。但公立医院长期施行的管理制度要求一部分医生到达年龄时需要离开某些岗位。

对我而言,60 岁左右,不仅临床经验处于黄金期,身体状况也完全能经受工作的考验,而且自身对重症医学的探索依然有强烈的愿望,所以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平台,继续发挥自身能力为患者做一些事,更好实现未尽的抱负,能把更多精力用于救治患者,用于探索救治的方法和技术上。

在来到贵黔国际总医院之前,我曾与张绍祥院长有过一次畅谈,他反复强调的「以患者为中心」以及「东方梅奥」的建院宗旨与目标深深打动了我,也让我感到这样的平台非常适合我。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来到贵黔两年后,在更加灵活宽松的环境下,临床与科研产出与公立医院相比丝毫不遑多让。不仅学科排名在复旦排行榜中进入到西南前六,而且期间还发表了 8 篇 SCI 论文,其中有 5 篇影响因子在 5 分以上,有一篇已经达到了 15 分以上。此外,我们也看到了团队中年轻医生的快速成长,比如在贵阳市举办的临床技能比赛中,团队中的年轻医生就曾多次斩获冠军。

总而言之,一个好的平台会对个人的发展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建议年轻医生在求职时,不要限制自己的发展方向,而应更多结合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机构。

丁香园:据了解,贵黔国际总医院开设了高依赖病房(HDU),是贵州首家开设 HDU 的医院,请您介绍一下 HDU 在重症患者救治中的作用以及目前的运行情况?


马朋林主任:HDU 介于 ICU 和普通病房之间,作为弥补重症医疗病房和普通病房之间重要生命器官功能监测和支持水平存在差异的一种有效对策,是近年来国内外重症医疗、人文与康复理念的一个新发展方向。

此前重症医学关注的主要是那些存在器官功能不全和衰竭的患者,为其提供相应的支持。随着学科的发展,纳入关注范围的患者也越来越多。比如一些身患肿瘤的重症患者,在急性期经过 ICU 的高级支持治疗后状态暂时回稳,但仍有持续性炎症代谢紊乱综合征等重要问题没有解决,这类患者回到普通病房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又回到危急状态,因此就需要 HDU 病房来进行管理。

重症病人转到 HDU 后,医务人员将结合专业的监护、护理、康复设备设施,24 小时为病人提供积极的康复治疗,不仅可以有效缩短病人 ICU 的住院时间,更好更快地让病人进入康复治疗过程,更好地保障病人功能恢复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将医院获得性感染风险降到最低,同时也能很大程度地减轻病人的就医经济负担。

我向院领导提出设立 HDU 病房的想法后,得到了大力支持,并很快建成。目前,医院重症医学科开放床位 32 张,其中 HDU 开放床位 7 张。接下来,将开放三期床位,使总床位数量达到 68 张,HDU 床位数量也将达到 20 张。经过两年的运行,HDU 病房收治的患者越来越多,2021 年不到 100 人,2022 年已经接近 300 人。

在利用新理念新技术服务好患者的同时,我们还计划相关调查研究,探索 HDU 病房治疗对患者及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以及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进一步丰富对重症医学的认识,为重症患者的生命得到高质量的延续贡献力量。

丁香园:您对贵州地区重症医学的发展,有哪些期望与看法?


马朋林主任:贵州省重症医学的发展历史并不太长,但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王迪芬教授的带领下,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她带领团队在 2019-2020 年间系统调查了全省重症医学的人才队伍和能力建设情况,结果发现,各地州的基层医疗机构 ICU 病房的设备并不落后,短板在于人才队伍相对欠缺。

为此,在贵州省重症医学学会的领导下,多家医院的专家学者联合开办了多轮培训。从机械通气 ABC 到血流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再到院感预防的基础知识,通过这样的宣讲和指导,已经日渐收获了较好的成果。

相信随着这样的发展势头继续下去,贵州重症医学一定会迎头赶上,为贵州人民的健康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