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1-09-14
原创

北京博仁医院是如何思考这例儿童 EBV+的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

EB 病毒(EBV)感染非常广泛,大多数正常人在儿童期就已感染了 EBV 病毒,然后终生携带。根据调查,我国 3~5 岁儿童 EB 病毒 VCA-lgG 抗体阳性率达 90% 以上。EB 病毒感染与很

EB 病毒(EBV)感染非常广泛,大多数正常人在儿童期就已感染了 EBV 病毒,然后终生携带。根据调查,我国 3~5 岁儿童 EB 病毒 VCA-lgG 抗体阳性率达 90% 以上。

EB 病毒感染与很多疾病相关,其中 EBV 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BV-LPD)是一组具有谱系的淋巴增殖疾病,表现各异、预后差异大,早期识别与积极治疗意义重大。通过一例「EBV 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病例分享,和大家共同探讨该疾病的诊治经验。

病例介绍:EBV 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及病例分享

1 例 6 岁男性患儿,因发现「颈部包块 3 个月余」就诊,2020-03-08 入院前 3 个月,双侧颈部包块进行性增大外周血涂片以淋巴细胞为主,占 52%,偶见异淋 EBV-IgM(-);EB 病毒核酸定量未做。

2020-05 入院前 1 个月,①B 超:双侧腮腺及颈部淋巴结肿大伴肝脾增大、肝门淋巴结肿大。②肝功能异常。③EBVCA-IgG 316U/ml↑,EBNA-IgG>600U/ml↑。④右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考虑儿童系统性 EBV 相关性 T 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免疫组化:CD3+、CD5+、CD4+、CD56-、CD30 散在+、CD20 部分+、TDT 散在+、MPO-、ALK-、CD10-、KI-67 约 30%+、EBER+。

2020-06-09 入院,查体显示:双侧颌下多个肿大淋巴结融合呈团,边界不清。双侧耳后多个淋巴结。腹软,肝肋下 3 cm,质地韧,脾大。其余查体无明显异常。

治疗前评估:

1. 瘤灶评估:

PET-CT:

①双侧颌下、颈部、锁骨上、肺门、纵膈、腹腔内、腹膜后、双侧髂血管旁多发肿大淋巴结。

②诸骨/骨髓代谢分布欠均匀,存在骨/骨髓浸润可能。

③回盲部团片状代谢增高。

④肝脾增大,未见异常代谢增高。

MRI:

①颈部 MRI: 颈部、纵隔、双侧肱骨上段、左侧腋窝多发活性瘤灶,双侧颌下、颈部、锁骨上成串的淋巴结,部分融合成团块。

②头部 MRI、鼻咽部 MRI 平扫未见异常。

颈部彩超:

双侧颈部、双侧锁骨上及左侧腋窝多发肿大淋巴结,髓质结构不清,考虑淋巴瘤可能。

2. 脏器功能评估

血常规检查正常;凝血功能:FIB 1.35 g/L↓,其余正常。生化:ALT 386.4U/L↑、AST 381.9U/L↑、LDH 551U/L↑;甘油三酯正常。血清铁蛋白 711.8ng/mL↑。EBV 抗体:VCA-IgG+、NA-IgG+及 EA-IgG+。EB 病毒核酸测定:1.8*103 拷贝/ml。细胞因子:TNF-α 17.71pg/mL↑、IL-10 39.15pg/mL↑、可溶性 CD25 7007pg/mL↑ 、INF-γ 42.24pg/mL↑。免疫球蛋白六项:IgM 0.31 g/L↓,其余正常。

病理会诊:儿童 EBV 阳性 T 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Ⅲ级。

原单位免疫组化结果:CD3(多量+)、CD4(多量+)、CD5(多量+)、ALK-、CD30(散在+)、Ki67(T 区热点 30%+)、CD56(散在+)、EBER(20%+,>100 个/HPF)。结合 PCR-TCR 检测到 TCR 基因克隆性重排支持为 T 细胞肿瘤性增生。

诊断及分期分组

受累部位:双侧颌下、颈部、锁骨上、双侧肺门、纵膈、腹腔内、腹膜后、双侧髂血管旁多发淋巴结,肝、脾脏。根据影像学检查和病理结果,诊断:儿童系统性 EBV 相关性 T 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 3 级(肿瘤期)Ⅲ期 CNS2。

诊断思维梳理:

问题 1. 患儿是否伴有先天免疫缺陷?

患儿治疗前评估检查进行了血液和免疫系统疾病相关遗传易感基因(700+)检测,结果存在 UNC13D、STXPB2 基因异常;NK 细胞表达率正常;NKT 细胞比例 0.47%,较正常低;NK 细胞活性 12.99%(正常>15.11)降低;CD107a 激发试验:NK CD107a 7.15%,脱颗粒功能异常(5%-10%:脱颗粒功能异常;≤ 5%:脱颗粒功能缺陷);CTL CD107a 2.2%,脱颗粒功能异常(≥2.8 提示脱颗粒功能正常)。

结论:确定患儿有先天免疫缺陷

问题 2. 是否伴有活动 EBV 感染?

EBV 抗体:VCA-IgG 阳性、NA-IgG 阳性、EA-IgG 阳性

EB 病毒核酸测定:1.8*103 拷贝/ml

EBV-EBER(+)

结论:为既往 EB 病毒潜伏感染再激活

问题 3:是否存在噬血细胞综合征?

UNC13D 纯合变异、STXPB2 变异、发热、肝脾大、淋巴结大、血清铁蛋白增高、纤维蛋白原下降、可溶性 CD25 升高;NK 细胞活性:降低。

结论:根据检测结果,患儿存在噬血细胞综合征

EBV 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基础知识,干货时间到!

EB 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γ亚科,嗜人类淋巴细胞。90% 以上的成人血清 EBV 抗体阳性。我国 3~5 岁儿童 EBV 抗体的阳性转化率为 90% 以上。EB 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播。

在大多数病例中 EBV 感染的靶细胞是 B 淋巴细胞;但也可感染 T 细胞和 NK 细胞,引起 T/NK 细胞增殖而导致一系列 EBV 相关的 T 细胞和 NK 细胞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EBV-T/NK-LPDs), 包括从 T/NK 细胞型(皮肤型和全身型)非肿瘤性病变到恶性疾病的一组疾病。多见于亚洲、美国中部及南部、墨西哥。

EBV-T/NK-LPDs 患者常有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目前可检测的 EBV 相关淋巴细胞增殖病和淋巴瘤可能相关的免疫缺陷基因约有 10 余种,如:PRF1、UNC13D、STX11、STXPB2、SH2D1A、XIAP。而导致 NK 和细胞毒性 T 细胞功能受损的基因缺陷很多与 HLH 的相关基因缺陷一致。

2016 年修订版 WHO 中儿童 EBV+T/ NK-LPD 包括儿童系统性 EBV+T 细胞淋巴瘤(SETLPD)、系统性慢性活动性 EBV 感染(CAEBV)和皮肤型 CAEBV 等多种种类。

SETLPD 是一种威胁儿童和年轻人生命的疾病。目前,成人病例报道越来越多,更具侵袭性,进展更快。该病具有受 EBV 感染的 T 细胞克隆增殖、活化的细胞毒性表型等特征,并可以发生在原发性急性 EBV 感染后,也可以发生在 CAEBV 的背景下。

该患儿临床表现:发热,颈部、颌下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EBV 血清学异常,抗病毒衣壳抗原 IgM 抗体缺失。病理免疫组化:CD3(+)、CD5(+)、CD4(+)、CD56(散在+)、EBER(20%+)。符合 SETLPD,既往 EB 病毒感染潜伏感染再激活。

治疗方案:

由于目前 EBV-T/NK-LPDs 的标准治疗方法尚未建立。因此,根据既往治疗原则:

  • 增殖 I~II 期:免疫治疗;

  • 严重病例:联合化疗:①类似 HLH-2004 方案:依托泊苷、激素、环孢霉素;②类似 CHOP:长春新碱、环磷酰胺、蒽环类、激素;

  • 造血干细胞移植,但移植相关合并症较高

本例患儿为儿童系统性 EBV 相关性 T 细胞淋巴瘤,并有原发性噬血综合征易感相关基因缺陷:UNC13D 纯合突变。综合考虑选择了可抑制炎症因子活动的噬血改良方案 LDEP 和治疗 T 细胞淋巴瘤的 DDPG 方案交替化疗。但单纯化疗不能治愈,还需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重建免疫功能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

最终确定治疗「三部曲」的思路:①控制细胞因子并瘤灶;②清除感染 EBV 的淋巴细胞;③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重建)。

具体治疗过程:

1. 改良 LDEP 方案(地塞米松、培门冬酶、依托泊苷、多柔比星脂质体)

化疗后复查颈部 MRI:左侧淋巴结缩小 89%,右侧颌下淋巴结缩小 68%;淋巴结质地变软。D15 粒缺伴低热,体温最高 37.9℃,查体未见明显感染体征。

北京博仁医院是如何思考这例儿童 EBV+的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

2020-06-09 入院时 36×43×48 mm

北京博仁医院是如何思考这例儿童 EBV+的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

2020-07-21 改良 LDEP 后 21×39×41 mm

2. DDGP 方案(培门冬酶、吉西他滨、顺铂、地塞米松)

D3 指血氧饱和度 94%-98%;D13 间断发热。双侧颌下淋巴结较前明显增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FIB 1.17 g/L↓;D-二聚体↑;生化:ALT ↑、白蛋白↓、LDH↑;血清铁蛋白 834.2ng/mL↑。D15 铁蛋白较前升高伴 FIB 下降、D-二聚体升高。复查 EB 病毒拷贝数由阴性转阳。

3. 改良噬血 2004 方案(地塞米松 、依托泊苷)

治疗后无发热,双侧颌下淋巴结缩小。复查肝功、纤维蛋白原、细胞因子均较前下降。同时完善供者配型及查体等。D19 再次低热。颌下淋巴结肿大,性质同前,无感染征象。D21 将改良噬血方案中激素剂量调整为 7.5 mg/m2,再无发热,颌下淋巴结缩小。

在治疗过程中,每个疗程 10 余天后都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明显,肝功能持续异常,全血细胞减少,提示其疾病仍处于持续活动状态。因此,尽快为患儿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 LDEP 方案(地塞米松、多柔比星脂质体 、依托泊苷、培门冬酶)

D13 间断低热,体温 37.4-38℃。查体:口腔黏膜多发溃疡,双侧颌下未触及明显淋巴结。给予头孢他啶、氟康唑抗感染治疗,加强口腔护理。

同时完成入仓前影像学检查及肺功能检测。查血常规:WBC 4.63×10^9/L、N 3.17×10^9/L、L 0.99×10^9/L↓、HB 84 g/L↓、PLT 296×10^9/L;C-RP 6.72 mg/L;生化:ALT 66.00U/L↑、AST 69.40U/L↑、LDH 416.00U/L↑。

5.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9 月 28 日回输供者骨髓血;9 月 29 日回输供者外周干细胞(共计 MNC 10.07×108/kg,CD34+6×106/kg,CD3+4.19×108/kg);+8d 血小板植入;+15d 白细胞植入;+30 天评估骨髓为缓解状态,骨髓及外周血嵌合率均为完全供者型。至今为持续缓解状态。

病例小结

EBV+LPD 是指 EBV 感染的一组具有谱系的淋巴组织疾病,包括增生性、交界性、肿瘤性疾病。EBV+LPD 既不同于典型的良性反应性增生性疾病,也不同于典型的 EBV 相关淋巴瘤,但与二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重叠。

临床上应尽早识别与 EBV+LPD 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的「苗头」,从而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在并发症发生后积极给予挽救治疗。各个级别的 EBV+LPD 死亡率没有显著性差异。患者常常全身多个器官已受到累及,多死于严重的并发症。

三部曲方案治疗中需注意:

①化疗续贯移植,避免出现治疗的空白期。

②这类疾病采用强力的化疗有可能因各种并发症而增加死亡风险。因此,可能宜采用相对温和的化疗方案杀灭过度增殖的 EBV+淋巴细胞。

③目前公认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 BV-T/NK-LPDs 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免疫重建,彻底清除 EBV 感染细胞、控制感染的 T/NK 细胞,但移植相关合并症较高。移植前获得良好的缓解可提高移植后的长期存活率。所以移植实际时机的选择很重要。

④一线化疗无效时则予二线化疗,如果化疗均无效,则可直接进入第三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难治的活动性疾病患者,应该在任何时间立即实施紧急 HSCT。

 

*声明:本内容仅代表文章来源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不构成实际治疗建议。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