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0-08-03
原创

上海市同济医院杨云峰:跟痛症——脚踏实地到底有多难?

在骨科门诊,经常会遇到因为脚跟疼痛前来就诊的病人,其中大多数都是老年人和中青年。很多人在看诊的时候会告诉医生,我脚跟疼已经好多年了,本来以为不是什么病,最近实在疼得受不了才来医院看。其实,你知道吗,别

在骨科门诊,经常会遇到因为脚跟疼痛前来就诊的病人,其中大多数都是老年人和中青年。很多人在看诊的时候会告诉医生,我脚跟疼已经好多年了,本来以为不是什么病,最近实在疼得受不了才来医院看。其实,你知道吗,别看脚跟部位不大,但会引起脚跟疼痛的疾病却不少,而对于脚跟痛,不能一概认为是「小毛病」,有些拖延不治,发展下去很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所以,想要脚踏实地可没这么容易,那么,跟痛症到底是什么?导致的原因又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跟痛症的那些事儿。

什么是跟痛症?跟痛症的症状有哪些?

跟痛症是一大类能引起足跟部周围疼痛的疾病的总称。多发于中老年人,足跟部有过外伤史,走路过多,平时不怎么运动短期内突然大量运动,肥胖者,孕妇及运动员常见。在美国大约 10% 的人口一生中会有跟部疼痛性疾病,每年有超过两百万人因此就医,而在国内呢,跟痛症是足踝外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成人中发病率约有 11-15%。

大多数跟痛症病人的典型表现是休息过后,在足跟刚踩地的时候刺痛感比较明显,走一小会症状就缓解不少,若是走的多了,或者工作了一天,又开始疼了。疼痛模式简化为落地疼——走几步缓解——走多又疼。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有过类似的经历,那很可能就存在跟痛症了。

导致足跟疼痛的原因有哪些?

在了解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要知道足部的解剖特点:

足跟部皮肤是人体最厚的部位,其皮下脂肪垫致密而发达,在脂肪与跟骨之间存在滑液囊,跟腱止点在跟骨结节后上方,跖腱膜止点在跟骨结节下方。

简单地说,足跟部承重时发生疼痛,就叫跟痛症。

它的引发原因很多。足跟部是人体负重最大的部位,极易受伤和致病,足跟痛常可追溯到急性慢性受伤史或过度运动负重史,例如赤脚踩鹅卵石锻炼、沙滩上奔跑、长时间的跑步锻炼所致的过度反复负重、怀孕生产前后的体重突然变化、长期站立姿势所致的足跟疲劳等。跟痛症按部位可分为足跟后方疼痛和足跟下方疼痛。足跟后方疼痛可发生于跟腱止点撕裂伤、跟骨骨折及过度运动导致的跟腱止点的慢性炎症等。足跟下方疼痛的原因包括跖筋膜劳损、跟骨下滑囊炎、跟骨结节滑囊炎、跟骨骨骺炎、跟骨脂肪垫变性、跟骨骨刺、跟骨缺血性坏死和跟骨骨髓炎等。

足跟痛病因分布还有显著的年龄特点。据报告,儿童或青年跟骨痛的主要原因是跟骨骨骺炎,常可致跟骨坏死,好发于跟骨二次骨化中心,即骨骺,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中年人跟骨痛的主因是跖腱膜炎,以及足跟部负重情况的改变所致,其主要症状多局限于足跟负重部位、足跟前方足弓处、跟骨结节及跟腱止点。老年人的跟骨痛多因跖腱膜炎、跟骨骨刺、跟骨结节滑囊炎及跟骨脂肪垫变性所诱发,而足跟脂肪垫的变薄和退化是主要的原因。

但并不是所有的跟骨骨刺都会引起足跟痛。当跟骨骨刺较大、较长,且斜向前下方,并发滑囊炎时,才可能压迫足底神经或刺激跖腱膜,造成局部组织水肿、变性,引起足底痛;跖腱膜炎也是跟痛症的常见因素,它附着于跟底结节,若足肌、韧带张力减弱,会使跟底结节附着处的牵引力增大,如此长期反复牵拉,跖腱膜起点处就会出现微小撕裂,引起足跟痛;还有随年龄增长,足跟脂肪垫会逐渐萎缩、变软、变薄,其「气垫」功能,即吸收应力、缓冲震荡的能力下降,对跟骨的保护作用自然也就降低,若是肥胖者,更加重足部负担,足跟痛在所难免了。

总的来说,目前骨科学界普遍认为存在以下几类病因:

  • 足底筋膜炎(跖腱膜炎)
  • 跟骨周围神经卡压
  • 跟垫病变
  • ​跟骨病变
  • 跟腱及跟腱周围病变
  • 跟痛症该怎么治疗?

其实,对于这个看起来不怎么起眼的常见病,现代医学还是很难根治的。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更多是保守治疗,很少需要手术干预。以下介绍几种:

01 走路习惯和步态的改变

对于走路快的人要尽量减慢速度,降低足跟着地瞬间的压强。还有,很重要的,也是最难以做到的,就是减肥,适当逐渐减轻体重,减少足跟部的负担。

02 穿运动鞋

鞋底具有很好的缓冲和弹性,也可加用特殊的足跟痛的鞋垫(后跟硅胶软垫)。

03 肌肉和腱膜的拉伸训练

也就是针对腓肠肌和跖底筋膜的拉伸。每天分组练习,比如每次拉伸 20 秒,每组 20~30 个,或者每次持续拉伸 3 分钟,每组 5 个。每天安排 3~5 组。

04 夜间夹板或支具

可防止腓肠肌和跖腱膜过度挛缩。

05 消炎镇痛药

对于慢性劳损引发的跟腱炎或跖腱膜炎可适当应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有效的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可口服药物或外用凝胶贴剂),达到消炎镇痛的目的。

06 体外冲击波治疗

单次高强度或者多次低强度的冲击波治疗对 60% 左右的患者有效,可以尝试。但是使用冲击波治疗是有一定要求的,最主要的就是在症状出现 6 个月以上的跖底筋膜炎的病人考虑使用。此外,血友病、凝血障碍、儿童和恶性肿瘤的不能应用。

我不推荐足底封闭治疗。通常,用于封闭的药物是局麻药和激素。注射后会加重局部跖腱膜的损伤和跟下脂肪垫的萎缩。如果一定要使用封闭治疗,建议最多不要超过 2 次。

最后,无论哪种治疗,虽简单易行,但都难在坚持。对于顽固性的跖底筋膜炎和神经卡压,可以进行手术治疗,松解跖底筋膜和/或腓肠肌松解,松解卡压的神经和病变组织清理等。

作者简介

上海市同济医院杨云峰:跟痛症——脚踏实地到底有多难?

杨云峰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骨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副教授

​擅长领域:足踝外科、创伤骨科

长期从事骨科、足踝外科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研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管理协调能力,对足踝部常见创伤、畸形有着比较深入的研究和了解,能够较好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参与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临床成果奖一项。相关研究成果在上海市骨科年会、全国足踝外科年会分别获二等奖、一等奖。每年均参加全国骨科年会作论文交流及大会发言。参与完成《跟骨骨折的解剖学、生物力学和临床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三等奖、及同济大学医疗成果一等奖。主持 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目前在研一项,已结题一项。2015 年获美国足踝外科学会旅行学者奖。

 

*声明:本内容仅代表文章来源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不构成实际治疗建议。​​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