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6-27
原创

如何做好科室「笔杆子」?通讯员培训会,它来了

为了进一步开展我院宣传工作,提升通讯员专业化程度,完善医院宣传体系建设,2024 年度省直三院第一期宣传通讯员培训会于 6 月 19 日下午在东院区会议室召开。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袁启东、院长助理周红刚、宣传部主任陈爱云、宣传部副主任肖婧菁出席会议,来自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的通讯员、科室代表一百五十余人参与培训。

会议邀请了河南日报科教卫健新闻部记者李晓敏和大河报摄影记者白周峰、省直三院主管药师杨腾蛟进行专题授课和经验分享。

如何做好科室「笔杆子」?通讯员培训会,它来了
培训会议由陈爱云主任主持

陈主任向受邀嘉宾和前来参与培训的各职能、临床科室通讯员及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同时对医院的宣传工作进行回顾,强调了宣传工作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性,并对宣传工作提出目标和要求,各通讯员应拥有宣传工作主人翁意识,应当在工作、生活中所观有所见,所见有所思,所思有所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开展宣传工作所需技能,争取做到人人能宣传、人人善宣传、人人愿宣传。

如何做好科室「笔杆子」?通讯员培训会,它来了
河南日报科教卫健新闻部记者李晓敏《全媒体时代 如何讲好健康故事》

文章创作也好,视频创作也好,如何精准传达主旨?如何正确承载观点?这些可以在河南日报科教卫健新闻部记者李晓敏的授课中找到答案。

「通讯员队伍是医院宣传工作的重要力量。」她说道,「是联结医院与科室、医生与患者、医院与社会的重要桥梁。」

一名优秀的通讯员,应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敏锐的新闻嗅觉,同时,也应深谙新闻传播学的底层逻辑和预设受众角度并反向分析,加之对创作时所涉话题要具有敏感性,避开「暗礁」,才能创作出出类拔萃的宣传作品。

如何做好科室「笔杆子」?通讯员培训会,它来了
大河报摄影记者白周峰《如何用手机拍出好素材》

在宣传创作的过程中,基于视觉的图像视频先天具备更强的冲击和传播属性,而如何挖掘拍摄照片、视频的潜力?好的构思和拍摄技巧缺一不可。

从如何思考「寓情于景」,到拍摄时的构图、站位、角度、光线,白记者的讲解专业且通俗,尤其是诸如「如何用手机就能拍出成片美且意境好的照片」这些实用技巧的教学,可谓干货满满。

如何做好科室「笔杆子」?通讯员培训会,它来了
省直三院主管药师杨腾蛟《成为一名合格的通讯员》

省直三院主管药师杨腾蛟,作为优秀通讯员代表,就《成为一名合格的通讯员》为题进行经验和心得体会的分享。

他设身处地,从科室通信员的创作者角度出发,强调创作科普时的严谨性,创作知识储备能力,热点处理结合能力,就写作素材处理、写作思路梳理给出了自己的经验之谈,好的科普作品的诞生,离不开对专业知识和创作思路的结合。

如何做好科室「笔杆子」?通讯员培训会,它来了

袁启东院长对培训会进行总结。他指出本次培训会议从不同角度对宣传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拆解,应当引起每位参会人员的充分思考,并通过对友医院品牌打造成功案例的举例分析,指出宣传工作的开展不是「独角戏」,应当将宣传工作和我院的专科建设与品牌打造工作相结合。

作为科室品牌建设的话筒,通讯员承担着重要的职责与使命,此次通讯员培训是,旨在进一步加强各条线业务培训,打造业务能力强、思想觉悟高的队伍,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再创新辉煌。

如何做好科室「笔杆子」?通讯员培训会,它来了
如何做好科室「笔杆子」?通讯员培训会,它来了
如何做好科室「笔杆子」?通讯员培训会,它来了

宣传肩负着传播医院品牌建设形象的重任,是公众了解医院、便捷就医的重要途径,而医疗科普的过程,更是彰显了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以本次大会为契机,医院将继续以政治可靠、素质过硬、责任心强为要求,培育和锻炼通讯员队伍,从而更好的记录三院精彩、讲好三院故事、传播三院文化,服务广大患者。

如何做好科室「笔杆子」?通讯员培训会,它来了

通讯员会后感

通讯员甄若雨

最让通讯员甄若雨触动的是李晓敏记者授课中的案例——《麦吾兰江的心事》短片,「宣传工作的要点首先是讲什么?我的感觉是从讲身边的故事入手,需要我们及时挖掘让观众有情感共鸣的瞬间,手术后小朋友的笑脸让观看的人也直观感受到未来充满希望。」甄若雨说道,「然后是怎么讲?运用图片、文字、视频等多样的形式,从普通人的视角切入,聚焦生动、典型的细节,可能一些动人的眼神、动作都会创造出引人关注的好故事。」

通讯员乔海洋

通讯员乔海洋表示,本次培训这次培训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与技巧、新闻摄影的要点与构图,以及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趋势等多个方面,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作为一名科室通讯员,需要不断适应新的传播方式和平台,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新兴手段,将科室的新闻更快速、广泛地传播给受众。

通讯员司晓培

非常荣幸参加此次通讯员培训班,使我得到一次宝贵的学习「充电」机会,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如何搞好新闻宣传工作,不仅要有热情,还要注重细节。对于写作也要善于选准写作角度,摄影也要讲究取景角度。新闻摄影课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平视、仰视、俯视等摄影技巧,学到了以前培训没有的东西,让我感受颇深。我院药学科杨腾蛟的精彩、用心、接地气的授课,更是让我受益匪浅,使我明白想要做好科室宣传工作,必须牢记初心,多思、多看、多积累,持之以恒,要有更多发散的思维和启发,反复润色,精心打磨。今后将加强学习,多写多练,努力提高自身新闻写作水平,为科室、医院高质量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通讯员刘威

通讯员刘威表示,通过本次培训老师们的「传经送宝」,让我们收益颇丰,从新闻写作技巧和拍摄照片,到提取素材、寻找亮点,再到如何做出有价值、有流量的新闻,我们学到了很多。同时,我们也对新闻宣传工作有了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老师们不仅传授了业务知识,更传递了责任和使命,为今后工作的开展起到很好的引导和指导作用。经过本次「充电」行动,我们将把培训所学贯穿到实际工作当中,真正做到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围绕「多看、多想、多写」的方向努力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更生动、更有力地讲好三院好故事,传播三院好声音,为医院宣传工作增砖添瓦。

通讯员王送

通讯员王送表示:新闻不仅仅是记录事件,更是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的重要工具。写作时我们必须坚守真实、客观、公正、传递正能量的原则,因此,我们每一个通讯员都应该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信息时代,更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具备快速、准确、深入地报道新闻的能力,才能以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本次培训让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会将这些所学所得运用到实践中去。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