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6-20
原创

八岁男孩命悬一线 湖州这支团队极限操作拉回生死线

「就要出院了,回家后多休息,不能调皮,要定期来医院复查与康复治疗。」在医院住了 13 天的小成(化名)终于能够出院了,临走前,他的主管医师李海华耐心地嘱咐着。

八岁男孩命悬一线 湖州这支团队极限操作拉回生死线

5 月 30 日下午,8 岁的小成不幸发生车祸,随即被送到了当地医院,由于伤势过于严重,当地医院紧急气管插管后,通过 120 急救系统立刻将小成转运至湖州市中心医院。救护车转运途中,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就收到了孩子伤情的初步信息,医院分管院领导高度重视,医务部第一时间紧急协调,成立了以儿科重症团队为主,骨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胸心外科、胃肠外科、耳鼻咽喉科等多个学科共同参与的创伤救治中心团队。

到院后多学科救治团队立刻为小成做了紧急伤情评估,但情况却不容乐观:脑干挫伤、创伤性蛛网膜下出血,创伤性硬膜下出血、颅骨骨折、胸椎压缩性骨折伴关节突绞索、胸肺部挫伤、创伤性湿肺导致的呼吸衰竭……几乎每一个伤势都有致命的风险,唯有与时间赛跑,才能赢得一线生机。

看着这个浑身是血的小男孩,大家来不及心疼,快速而又有序地忙碌了起来。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小成的血压、血氧饱和度逐渐恢复正常,内环境趋于稳定……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他的生命体征暂时稳住了,大家一颗颗悬着的心也稍稍落了一点。

「先收住入院,第二天再次评估后决定后续治疗方案。」多学科联合讨论后,小成被收治入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5 月 31 日,多学科再次进行讨论,除了原有科室外,消化内科、肾内科也参与其中。当天下午,在儿科重症医护团队的陪同下,小成被推进 CT 室进行二次创伤后评估,但就在检查过程中,小成突然咳嗽,随后暗红色的血液从口腔和鼻腔中涌出,血压、心率也开始大幅下降。

陪同检查的医师反应迅速,立即清理口鼻气道、皮囊加压给氧、进行扩容抗休克治疗。为了让孩子尽快地输上血,陪同的医护人员自己奔跑着送检配血标本,并一直等待在输血科门口,第一时间拿到了红细胞悬液。

在这个「六一」儿童节的前夜,儿科重症医护团队用自己的坚守,践行着守护儿童生命与健康的使命。

八岁男孩命悬一线 湖州这支团队极限操作拉回生死线

为了排查消化道出血原因,医院救治团队内的消化内科医生冒着风险开展了床边胃镜探查与治疗,及时进行了内镜下止血处理。

小成病情稳定下来了,苍白的脸上渐渐有了血色,可还没等大家缓过一口气,又出现了新的状况:他的血氧饱和度突然掉到了 85%,并且心率下降。

「气管插管在位、胸廓呼吸运动幅度低、手动加压球囊给氧阻力很大」,在监护仪器「滴滴滴」尖锐的报警声中,医护人员冷静、紧张、有序地排查着原因,最终发现原来是创伤性湿肺渗出的胶冻样的分泌物阻塞了气管插管。重新插管、固定,清理呼吸道分泌物,调整呼吸机参数……看着稳步上升至正常的血氧饱和度与心率,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小成再一次度过了一道「险关」。

自从小成入院以来,市中心医院创伤救治团队几乎每天都开展多学科联合讨论,分析病情,制定下一步诊治方案。在经过一次次评估手术方案与家属的充分信任下,医院脊柱外科团队为小成实施了「胸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脊柱关节突复位」手术,术后恢复良好。

八岁男孩命悬一线 湖州这支团队极限操作拉回生死线

开始的一段时间小成情况比较危险,父母家属不能在重症病房陪护,全靠儿科重症医护 24 小时照顾。随着小成病情地趋稳,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大门打开了,父母也能陪伴着小成了,但救治团队的医护人员每天都会过来诊察病情,儿科护士们更是繁忙之余就来找小家伙聊一聊,哄他开心。逐渐的,小成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性格也逐渐恢复了以往的开朗。

接下来,小成还要接受一系列的康复训练,根据恢复期的需求,市中心医院各个相应学科也将继续为小成提供贴心的指导,帮助他早日康复。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