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6-17
原创

「小窗口」不开胸,多学科联手护航「拆除」患者胸内「炸弹」

6 月 4 日,莎车县的图先生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团队的帮助下,顺利「拆除」了「掉进」胸腔内的巨大甲状腺肿块,解除了图先生颈部枷锁,使他重获呼吸自由。

呼吸困难 

「家门口」求医探寻病情源头

49 岁的图先生,3 年前突然发现颈前出现了个「红枣」大小的肿物,因未对生活造成影响,也就没有在意。半年前,图先生发现颈前的肿物越来越大,且出现了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不适,在家人的陪同下前往乌鲁木齐市治疗,经相关检查后,显示图先生甲状腺胸右叶囊实性结节,且胸内有甲状腺肿可能,医院医生建议图先生住院手术治疗。

可一听需要手术,图先生就「退缩」了起来,考虑再三后,最终并未进行手术,返回了家中。

一周前,图先生的病情突然加重,声音逐渐变得嘶哑,且呼吸困难,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为了能够尽快得到有效的治疗,图先生又来到我院寻求进一步治疗。

「小窗口」不开胸,多学科联手护航「拆除」患者胸内「炸弹」
「小窗口」不开胸,多学科联手护航「拆除」患者胸内「炸弹」
「小窗口」不开胸,多学科联手护航「拆除」患者胸内「炸弹」
「小窗口」不开胸,多学科联手护航「拆除」患者胸内「炸弹」
「小窗口」不开胸,多学科联手护航「拆除」患者胸内「炸弹」

科室完善相关检查后,确诊图先生是胸内甲状腺肿。且经 CT 显示,图先生胸内的甲状腺肿物约 113 毫米 x81 毫米 x57 毫米,足足有成人「拳头」般大小,最低位已经达到主动脉弓下方气管隆突水平,而且严重挤压了气管,如不尽快进行开胸手术,图先生随时都有因呼吸困难而导致死亡的可能。

「甲状腺外形像一只蝴蝶,位于脖子的正中,气管的两侧,是人体的重要内分泌器官」乳腺甲状腺外科主任范明江介绍,最近十几年,由于多种原因,甲状腺疾病多发,结节性甲状腺肿大沿气管向下突出,进入到胸腔内,就形成了胸内甲状腺肿。如不及时接受正规治疗,随着疾病的发展,胸内甲状腺肿可导致气管软化、塌陷、狭窄、喉返神经麻痹,严重的患者甚至可能会严重压迫气管窒息导致病人死亡,威胁患者生命。


制定手术方案 

多学科联合护航「拆弹」成功

恰逢,广东省新一批医疗援疆专家抵达喀地一院,由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行政副主任徐向东,来到我院乳腺甲状腺外科开展帮扶工作。

为了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拆除」图先生胸内的「炸弹」,徐向东联系麻醉科、重症监护室(ICU)、胸外科等专家进行多学科病例讨论 (MDT),对手术方式、麻醉方案、应急预案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制定了详细的方案。

考虑到「开胸」对患者的身体造成的创伤较大、且恢复期长,为了减少手术创伤,徐向东提议为图先生实施颈部切口的胸内甲状腺肿切除术。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同样作为新一轮的援疆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周华平介绍,由于患者甲状腺肿物较深,已达气管隆突部位(气管最下端),且颈、胸部血管密集、大血管多,术中分离肿块时一旦操作不慎,容易伤及周围血管和组织,造成术中大出血。

由于手术难度大、风险高,不排除术中需要追加开胸手术的可能。因此,为确保手术的万无一失,专家团队还制定了 B 计划——当出现无法经颈部切口完成手术的情况时,乳腺甲状腺外科团队将联合胸外科医生团队进行「开胸」手术,拿出患者胸中甲状腺肿物。并且为了防止术中大出血情况的发生,专家团队事先准备了充足的备用血。

此外,考虑到患者因长期被肿物压迫,气管壁通常会变薄,术后出现气管塌陷的风险较高,到时患者可能面临气管切开手术,这意味着患者术后须戴气管套管 2-4 周方可拔除,且气管切开后患者无法正常讲话,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为最大程度保证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徐向东决定根据术中气管情况再决定要不要进行气管切开,能不切尽量不切开气管。

完善术前准备后,图先生被送入了手术室,待图先生麻醉后,徐向东带领乳腺甲状腺外科团队为患者实施胸内甲状腺肿切除术,而胸外科团队则一直在一旁等候,随时准备接管手术。

「小窗口」不开胸,多学科联手护航「拆除」患者胸内「炸弹」

麻醉、切开颈部、拿出肿物、肿物切除……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随着徐向东将巨大甲状腺肿物通过颈部切口完整切除,手术顺利完成。手术过程几乎没有出血,且术中徐向东仔细判断气管情况后,决定暂时不做气管切开,即使术后需要气管切开,医生也可在 ICU 中直接实施。

「此次手术是我来喀地一院的第一台手术,也是我来疆的第一步。」徐向东表示,该手术的实施,进一步为他确定了援疆的方向。未来,他将通过手术带教、讲座授课查房等方式,将广东的新技术、新理念传授下去,进一步提高喀地一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整体的专业技术水平,用更加精湛的技术和更加优质的服务,为喀什地区各族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