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3-18
原创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精准治疗,搭建 4 条血流「高架桥」

近日,家住苏北的程先生(化名)因心脏休克转入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中心。他自 2015 年起已植入 10 个心脏支架,但每次术后效果均不佳。此次,经李庆国院长团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俗称「搭桥」)。

病情复杂:多次植入支架反复发作

程先生(化名)是一位来自苏北某县的普通居民,今年 62 岁的他,多年来深受高血压、2 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困扰。

自 2015 年起,程先生被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性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开始了他的支架植入治疗之旅。先后经历了多次手术,共植入了 10 个心脏支架。然而,每次手术后的效果都不尽如人意,病情总是反复发作。2024 年 2 月 9 日,程先生再次因心脏休克被紧急送往当地医院救治。面对如此复杂的病情,当地医院决定将其转诊至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中心进行进一步治疗。

病情危急:团队集合多学科力量

南医大二附院心血管中心接收到程先生的转诊信息后,李庆国院长带领的心血管团队对程先生的病情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术等检查结果显示,程先生的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均已达到 90% 的狭窄程度,病情十分危急。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程先生随时可能因心脏衰竭而面临生命危险。

然而选择什么手术呢,是继续微创手术植入支架,还是开胸做「搭桥」手术?程先生已经植入 10 个支架了,再植入支架是否能达到效果?「搭桥」手术对程先生的病情是否为更优解?李庆国院长表示「南医大二附院心血管中心打破了一般心脏科分内外的界限,融合了心内、心外、介入等科室,我们会综合患者病情,给予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精准治疗:「搭桥」手术显成效

在经过深入讨论和综合评估后,李庆国院长团队决定为程先生施行「搭桥」手术。这种手术方法可以通过采集患者自身的血管作为「桥」,绕过狭窄或堵塞的冠状动脉,为心脏建立新的血流通道,从而改善心肌供血状况。

对于程先生这样长期糖尿病导致升主动脉严重钙化的患者,需要在术中做更多技术细节的调整才能保证手术安全,例如采用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使用专用吻合辅助器械避免钙化斑块脱落导致的术后脑梗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术中,医生们凭借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成功采集了程先生自身的血管作为血管「桥」,并为其原本堵塞不堪的冠状动脉搭建了 4 条新的血流通道。随着这 4 条「高架桥」的搭建,血流的「交通拥堵」情况得到大大缓解。这一创新性的手术方法不仅缓解了程先生冠状动脉的狭窄问题,还改善了心脏的血流状况。

经过李庆国院长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程先生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然而,长期的「三高」问题仍然对程先生的术后康复产生了一定影响。目前,他仍在病房接受稳定「三高」的调整治疗。医生们根据他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等方式帮助他控制病情。

专家提醒: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

李庆国院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手段日趋丰富和精准。介入、微创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还显著减少了手术给患者带来的损伤。然而,面对每个患者独特的病情,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定。

对于像程先生这样的病例,集合心内、心外、介入等多学科的力量进行综合研判,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手段是非常关键的。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南医大二附院心血管中心将继续致力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工作,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精准治疗,搭建 4 条血流「高架桥」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